最新消息
2012-05-15 止观之前行笔记摘要03
至誠至懇的修行者
繼前面兩次的筆記摘要後
第三次的筆記摘要已經圓滿止觀之前行
與大家分享珍貴之法教
《止观之前行》
大寂法师 宣讲
笔记摘要
第三课
比丘在后夜的时候也是继续打坐经行,就是保持这种精进的状态。睡觉的时候也保持这样的精进,要起睡眠的觉悟,就是于睡眠中起光明想。所以在睡觉的时候心没有懈怠,保持光明不黑暗的状态,在次日清晨一起床就住于精进里面。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重点,每当自己达不到佛经所讲的境界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某种理由搪塞,让它合理化,而是要起惭愧忏悔的心,希望自己某天能做得到。如果你能保持这样的心态,你的修行就会不断进步。否则你会越来越放逸、懈怠,无法用功。所以说,惭愧心很重要。
惭和愧这两个重要的心所,在《俱舍论》里面也提到过。如果你缺乏这两个心所,基本上是属于大不善者。不知惭愧,很难进步。这两个心所会帮助我们进步,是进步的原动力。
在家居士在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要保持正知而住。你在工作的时候做某一个动作,就保持很清楚地做那个动作,没有其它杂念妄想,能清楚明白知道自己在做这个工作。你除了在做,还起一个观照的心,观照你在工作。
为什么要起这个心呢?主要就是排除其它的妄念。如果你起这个心观照你的工作,有两个好处。
(1)排除妄念
(2)活在当下
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知而住,对你的工作很有帮助。
除了工作之外,在家居士如果回家了,忙完家事,拨出一点时间来独处来修行。像我们刚才讲的,收摄六根,让自己放松,压力减轻,这样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否则你在修行的路上想要进步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每天的工作会让你累积烦恼和染污,藉由每天独处的修行来清除,如果这些污染清除了,你清净了,修行才会更进一步。如果污垢没有及时的清理,就会越结越深,就会造成你下一世轮回转世的一个理由。你结什么样的垢染,都会影响到你再一次的投生。你这一世做的善行,在你投生的时候也会往善趣。尽可能地挪出一点时间,哪怕一两分钟、一刹那的正念也可以,经常让自己安住于正念中,对你的修行很有帮助。
让我们进行如下练习。
(1) 闭上眼睛,全身放松,从头开始放松到脚,身体全部放松,心也放松,头脑也放松,你的思想和想法也放松,不要用力。
(2) 全身的肌肉骨骼都放松,保持脊柱的中正垂直,但是要放松不要用力。
我们的心安置在哪里呢?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一个方法。
把注意力放在鼻端干什么呢?观看你的呼吸。不要随着呼吸进进出出,在鼻端处观看呼吸的出与入就好。不要随着呼吸跑进体内,也不要随着呼吸跑出体外,每一秒钟、每一刹那都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而已。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保持正知保持知道就好。
让这种注意力一直维持,不要中断。你的注意力全神贯注,但要放松。全神贯注,不让其它杂念跑进来。一有杂念跑进来,马上要警觉,把注意力拉回鼻端。
在这里,我们先教“止---奢摩他”的方法。“毗婆舍那”是要观照它的生灭。现在我们先讲“止”。“止”的方法就是一产生妄念,马上拉回鼻端,继续观看呼吸的出入,让专注力不断地维持下去。一有妄念就拉回来,你拉久了,妄念就越来越少。就好像一只狗绑在柱子上,一开始它会乱跑,跑累了它就会停下来睡觉。同样道理,妄念一开始会一直拉着你,可是久了,妄念也会累的,它也就不跑了。所以现在请,全身心统统放松,全神灌注,充满警觉,充满正念地观照你的呼吸,注意力就放在鼻端。就是这样简单,请如此做,维持五分钟。我们现在就这样子做五分钟。
我们这样子做,有没有觉得很舒服很轻松。如果你没有觉得很舒服很轻松的话,那表示有些地方出差错了。你要回到刚开始我们讲的,从放松身心开始做。如果你觉得神经很紧张紧绷,如果你觉得身体那边紧绷,就要作意让它放松下来。正确的情况是你越坐越舒服,而不是越坐越不对劲。这个方法基本上是必须以打坐的方式来修。最好的情况是用双盘,单盘和散盘也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保持你意念的观照,放松身心,意念的专注。这就是一个很基本的收摄六根和“止”的方法。如果你只做到这一点,光是训练你的专注力就已经不得了了。
如果你的心很容易散乱的话,借由这个方法就足以让你的心专注起来。如果你是散乱的人,可以借由这个方法让自己专注。
五、离诸五盖
这部分的内容说明五盖是心的烦恼,它会损害我们的智慧。“盖”字的意思是说,它会盖住我们的智慧之光。
本来我们的智慧是如晴天一样,没有乌云,但是由于五盖的原因,使得我们的智慧被五盖给盖住了,没办法展现出来。所以说去除五盖在禅修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它会把我们内心的善法给遮住,把内心的正面的光明给盖住,进一步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说去除五盖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如果不去除五盖,它会在我们的内心产生结。如果五盖没有去除,内心的烦恼越结越多,清除五盖有助于把内心的结给解开。因为你的心光明之后,你的结自然而然会打开。如果你想要修行清净的话,也是要把五盖给去除。光是持戒清净还没办法很彻底,持戒清净之后,你还要修禅定,在禅定中想要清净的话,第一步就是要去除五盖。五盖是哪些呢?是贪欲盖、瞋恚盖、掉举盖、昏沉盖和疑盖,这五盖是我们在禅修过程中会碰到的障碍。如果这五盖可以一一清除的话,对我们禅定很有帮助。
1、贪欲盖 是指我们内心对喜欢的东西产生的贪欲。长时间认真禅修会渐渐碰到五盖的问题。在静中贪欲会自然显现出来,你会去想贪的内容。
2、嗔恚盖 对于你恨的人,活得越久怨恨累积越多。如果你不好好清除,恨会结的越深。清除嗔恚盖,它就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累积。恨很重要,在社会环境里,在对人事物的接触中,经常会结恨结怨。如果没有透过禅修来清除的话,怨恨会越结越深,无法清除。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禅修把嗔恚盖去除,怨恨就无由生起,把它的基础破坏掉,嗔恚盖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所以说透过禅修把嗔恚盖去除,让我们把怨恨的问题解决掉。
3、昏沉盖 在我们的禅修过程中也经常碰到,坐下来就开始想睡了。如果我们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我们的心会很沉,容易昏沉。昏沉的时候,要用心力把它提正起来,不要让它一直沉下去。
4、掉举盖 是指我们的情绪处于一种激昂的状态,不是表现一种激动的行为,而是你的心理状态不是处于中道。这种情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碰触到的境界。
在打坐的静中,这些不如意境显现出来,令我们燥郁躁动,心很烦。当这种不如意境在内在产生的时候,你要令心沉下来。如果太沉你要提起来,太昂激就要把它沉下去,无论如何你要把它调整到适中的平衡状态。禅定本身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不是一种催眠,催眠是一种意识模糊不清楚的状态,这是它们的一个差别。我们要把心调的不沉不举,那就是最适中的心理状态。
5、疑盖 就是怀疑佛法,怀疑自己,怀疑师父,这三种怀疑。
(1)怀疑佛法 当你修行停滞不前,迟迟无法进步的时候,甚至开始堕落。开始因为朋友的关系,因为环境的关系,提不起劲来,开始堕落的时候,你就开始怀疑佛法,我这样修对不对啊,怎么不会进步呢?本来初发心想要解脱成佛,怎么变成这样子,开始怀疑佛法。
(2)怀疑自己 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疑自己没有能力成就解脱道。
(3)怀疑师父 对传授给你佛法的师父产生怀疑,怀疑师父讲的法,你会想,为何我照他这样修没有效果呢?
对于佛法上停滞不前的人而言,他就会产生这三种怀疑。基本上有80%以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是外面的问题,不是师父、法或其它人事物的问题。佛法告诉我们,万法唯心造,所有的问题都在于你内心。为什么呢?佛法的世界观认为,你所看到、听到、感知到的一切万法,是由你的内心所变现出来的,所以说解决问题,要解决你内心的问题。如果你的心没问题,你的心所变现出来的万法都没问题了。万法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你的心有问题,所以大家对于佛法的逻辑观念要清楚。
一个修行佛法的人绝对不会去怪外在世界的,不会去怪外面的人事物,会怪自己而已。是自己没有调整,自己调整好外境就好了。你可能会说这是制度的问题,是外境的问题,说真的,如果你自己有好好修行,很奇怪,制度也会改变,因缘就会改变。你自己清净的话,慢慢地外在很多东西也会跟着改变,这是奇妙不可思议的事情。首要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调整好,不要去怪外在的世界。
所以在修行中,清楚地了解这五盖的内容和意义,对我们的修行真的很有帮助。
6、成就威仪行 什么是非威仪行?只要是身体造作的不善行,嘴巴讲了不善的语言,心动了不善的意念,这些就是非威仪行。什么是威仪行?你身体的一切行为都是善行,语言都是善的语言,意念都是善的意念,这就是威仪行。我们佛法很重视一个人的威仪,威仪不是只有身体方面的,还有语言和意念的威仪都很重要。
(1)身不善
什么是身体的不善呢?杀盗淫。举个例子,比如说杀人是不是身体的不善呢?是。身体造作杀人的业,就是身体的不善。偷盗也是身不善。邪淫是不是呢?是。侵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这就是邪淫,也是身体的不善。
(2)语不善
包括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妄语,说谎话,这是语言的不善。两舌,经常背后讲别人的坏话,在一个人这边讲,在另一个人那边又讲,制造两个人的纠纷。对别人经常恶口,用很重的话或脏话来骂别人,这就是恶口。绮语,就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讲一些非关佛法对修行没帮助的话,讲八卦,就是绮语。这些都是语言的不善行。
(3)意不善
所有行为的产生都来源于意念的产生。一开始你的意念可能没有行动,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你就会付诸行动。所以意念的不善行是最微细的,也是我们最要一开始就去防范的。你没有去防范,它就会产生破坏力,会付诸行动。很多的暴力、战争就是一开始从某个人的意念产生,由这个人的意念不断的累积,产生行动,一群人开始策划、执行,就变成团体的动作,可能执行暴力,可能执行战争,这些都是由一开始的意念产生的。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很重要,一定要观察自己的意念。
你嘴巴会讲一句话出来,也是由意念产生的。很多人两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东家长李家短,制造纷争,她不知道自己在两舌,可是如果你有透过禅修,让内心寂静,心行寂静下来的话,你会渐渐看到问题的根源。你会发现,我之所以两舌,是因为有意念发动。意念是很微细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从意念起修的话,那我们先从身语的不善克制自己,多行持善的方面。
7、爱护微戒,惧如金刚
对于微细的戒律,出家戒里面有的人说,小小戒可舍。《舍利弗阿毘昙论》赞成“即使微细的戒律也要去持守”。为什么要爱护微戒呢?如果小小的行为没有以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去防范的话,那可能酝酿成失坏大戒。
在家居士五戒,是杀盗淫妄酒。对于在家众如何来看待微细戒呢?弘一大师曾经讲过一句话,“不要在失意的人面前说得意事”。这是很小的一个行为,但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量,不要太张扬,不要伤害众生的心,不去伤害别人的心就是慈悲。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要惧如金刚呢?金刚石是一切矿物质当中硬度最高,它可以摧坏所有其它矿石,我们在保护微细戒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心态,生怕微细戒很容易就被破坏掉。一切外境都像金刚石那样的坚硬,很容易毁坏我们的微细戒,所以我们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戒慎恐惧来维护微细戒。
戒律里面告诉我们,在守护微细戒的时候要起恐畏相,生起这种恐畏相在持戒的路上是正确的、是允许的。一般而言,《心经》讲心不恐怖,心不恐惧,但是我们在持戒的过程中心里恐惧犯戒,这个恐惧心是正确的,是允许的。在对治烦恼的过程中,你是要提起勇气把烦恼杀掉,不是杀外在的敌人,是杀自己的烦恼。所以说这个恐惧和畏惧心要拿捏得当,恐惧是恐惧犯戒,勇气是勇于杀自己的烦恼。
以上这七个方面就是我们明天进入止观之前的必备基础,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你想要进入甚深的禅定很困难。
修行的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如果你真的想踏在这条路上是不好走的,但是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如果我们有今天这个基础,收摄内心、收摄六根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基础,很多的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
凡事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戒律是拿来戒自己的,不是拿来戒别人的。不要整天拿戒律来规范他人,戒律是用来规范自己的。总是看到自己的错,不要观他人的过失。如果你看到他人有过失,表示你自己的内心不清净。为什么呢?刚才说过,万法唯心造,外在的一切人事物是由你的内心所变现,所以当你看到外在人事物有问题,表明自己有问题,所以千万从自己的身语意做起,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个重点。
在修行这条路上,祝福大家都能以大智慧到达涅槃的彼岸。
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苦难,回向一切智智,回向阿邈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你有任何的念佛、禅修、持咒等等的修行之后,能够以回向偈加持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你只是回向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冤亲债主,只能解决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解决自己的苦,解决你自己冤亲债主的苦,并没有解决所有的苦,外在的环境、其他的人事物或其它的国家,他们的苦还是会波及到我们。比如说战争,你对战争没兴趣,战争对你充满了兴趣,战争随时波及我们。再者环境污染,即使你没有造作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一样会波及你,所以我们就回向法界一切苦难,希望一切苦难统统解除,我们的苦才有办法真正解除。这就直接跟四圣谛相应,四圣谛讲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所以我们把一切苦都解决。回向一切智智和阿邈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所有大乘佛经里面都讲的,我们修六波罗蜜,这六波罗蜜无非导向阿邈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邈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佛陀的果位,名称叫做阿邈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有这个果位呢?因为佛陀有了知一切法的智慧,他不再起一切的烦恼,而且具足一切的功德,故而称为一切智智。所以我们回向一切苦难,回向一切智智,回向阿邈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与根本佛法的核心----四圣谛,还有大乘佛法的希望、大乘佛法的目标相应,这就是回向偈的意义。
至此《止观之前行》三堂课的笔记已全部整理完毕,敬请师父审核。
若有错误,向师父和大家忏悔。
教言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闻慧能认识烦恼,思慧能压服烦恼,修慧能根除烦恼。
索达吉堪布:三界烦恼光是修行是不能摧毁的,还有所知障,要真正能摧毁要一个智慧,智慧的因是什么?就是闻法,没有闻法,智慧是生不起来的。
因此,望有缘者善加珍惜殊胜的闻法机会。耳根听闻法师讲法的声音能得到声音传承的加持,愿大家都能圆满闻思修止观之前行、正行与延伸,早日证得大寂静的境界,切莫深入宝山空手而回!
愿以此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十方世界佛法兴盛,回向十方高僧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佛行事业吉祥圆满;回向一切众生早日获得暂时与究竟的解脱,永离生死苦海!
回向偈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