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2-07-03 繁體版:般若慧燈尊師篇
師父 吉祥
此篇內容非常清楚的說明了
如何做為一個弟子該有的行持
但有大多數的人看不懂簡字體
師父可以再以繁體字再貼一次
般若慧燈
——自我教誡箴言
非常感恩生活中各位善知識的示現與恩德,令末學有機會自我反省。我自己有很多不良的習氣,故藉網路文庫整理了一些高僧大德的金剛語作為自我教誡箴言(正文小標題均為筆者所加)。若有錯誤,向師尊與大眾髮露懺悔。
尊師篇
關於師、上師、師父、尊長和善知識的定義,以及如何觀察、依止善知識的內容,敬請查閱相關資料,非此文之重點,故不在此贅述。事關法身慧命,在查閱這些資料前,請務必先確認作者的身份、傳承清淨、知見正確與否。本篇結尾將推薦部分相關書目,供參考。
1. 不如理敬師、事師之過患
1.1 輕慢自己的師長是極嚴重的不善業
1.2 出家人由於具有殊勝功德而成為嚴厲的對境
1.3 如果沒有恭敬心,按佛教的觀點,就會障礙智慧的生起
1.4 善知識是生育我等法身慧命的慈母
2.清淨觀
2.1眾生障重難見佛,所以佛化現為凡夫相的上師
2.2不輕侮凡夫相的上師
2.3 師在自己的生命中之重要
3.懺罪
2.1微小業感廣大果——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罪業不加懺悔,到了十五天之後,就和殺人的業等重了;
罪業到了第十八天,它就增加十三萬一千零七十二倍
2.2懺罪之重要略說
4.暇滿珍寶人身之難得
4.1總說十八種暇滿 珍寶人身難得之比喻
4.2分說十八種暇滿
4.2.1八無暇
4.2.1.1四個非人無暇:地獄、餓鬼、旁生、長壽天;
4.2.2.2四個人中無暇:邊地,持邪見者,佛不出世,喑啞
(包括語言喑啞及意喑啞)
4.2.2十圓滿
4.2.2.1五種自圓滿:
所依圓滿,環境圓滿,根器圓滿,意樂圓滿,信心圓滿
4.2.2.2五種他圓滿:
如來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自入聖教,師已攝受
5.三寶之功德
6.般若慧 最直接地能夠徹底解決整個輪回問題的甚深妙道
1.不如理敬師、事師之過患
1.1 輕慢自己的師長是極嚴重的不善業
如果既已有了師長,卻並不好好地敬師及事師,損失有八大點:
(1)由於上師乃諸佛之總體代表,若弟子輕視師者,便感召不尊重諸佛之果報。
(2)如果對自己的師長生瞋恨心,會毀滅自己曾積之善行。
(3)不如法敬師及事師的弟子,即使修無上密法,亦難以成就。
(4)以不敬師之心修持,不但難以有成,更等同修持往生地獄之因。
(5)不敬師的人,未生之功德及成就絕不會生出,乃至已生出之成就也會消失。以前有一位修密法而成就了飛行神通的人。有一次,他在上空飛過,見到自己的上師在地面,便心生得意之念:「我有飛行神通,師父卻沒有!」在這念一生之際,他即時失去了神通,由天上丟了下來。
(6) 不如法依止的人,現世即會感召許多不如意的業報。從前有一個名叫「佛智」的大師。這位大師的其中一位老師是養豬的人。有一次,大師受衆人擁戴著前往某地, 途中遇到他的這位老師。由於他名聲極大,一時之間他便生出了師長地位低下之心,所以便假裝看不到師父,並未趨前相認或頂禮問安。由於這一念,他的眼珠竟然 掉了出來。這並非上天、佛陀或其上師對他所作之責罰,而是自己不敬師所感召之現報。
(7) 冒犯師長的另一果報,是在未來生中生於無間地獄之中,不得脫出。在許多佛經中,佛陀曾很清楚地開示甚麽業會感召甚麽地獄之果報,但在《金剛手灌頂經》中, 大勢至問佛陀輕慢上師會有何果報時,佛陀卻說:「我不敢說!這種果報的嚴重程度要說了出來的話,連大菩薩都會嚇至昏倒!」由此可見,輕慢上師的業報比其他 惡業重很多。
(8)由於不如法依止之業因,將於未來多生中都不遇明師及正法。
輕慢自己的師長是極嚴重的不善業。一旦輕慢了其中一位上師,你在其他任何師父處所學得的法,都難以成就。所以,輕慢上師是我們修行路上的一塊大路障。
——以上出自祈竹仁寶哲:《福慧明燈》佛法入門導引·尋找及依止上師
1.2 出家人由於具有殊勝功德而成為嚴厲的對境
不要說具有清淨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損害他們也有嚴重的過患。為什麼呢?因為如今的出家人無論再怎麼下劣,最遲也會在勝解佛出世時證得聖果……
出家人由於具有殊勝功德而成為嚴厲的對境,人們不僅不能損害他們,甚至不能對他們產生惡心,否則也會造下惡業。佛經中說:“任何眾生對身著袈裟之比丘生惡心,則彼于三世諸佛、緣覺、阿羅漢生惡心,於三世聖者生惡心故將成熟無量罪業之果報。”《分別善惡報應經》中也說:“有諸數取趣,于師及比丘,暫時起惡心,命終墮地獄。”
——以上出自索達吉堪布《藏傳淨土法》
1.3如果沒有恭敬心,按佛教的觀點,就會障礙智慧的生起
我們在日常行為中,隨時對尊長要有恭敬心。如果沒有恭敬心,按佛教的觀點,就會障礙智慧的生起。
一個人若常常自我炫耀,尤其在老師、長輩或一些嚴厲對境面前,宣揚自己如何出色,是不符合道德修養的。因為這種言行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傲慢,而在世間,最不可接受的就是傲慢。對於傲慢,不僅佛教中有很多教言,《禮記》中也說:“敖不可長,欲不可從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傲慢的念頭不可滋長,邪惡的欲望不能放縱,求善的志向不可自滿,享樂的行為要適可而止。
所以,我們平時要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否則很容易自以為是。其實,真正對眾生有利的唯有大乘佛子,但大乘佛子在任何場合都不會說自己如何了不起。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境界很高,沒有“自我”的執著和念頭,在他看來,付出與奉獻理所當然,自己是眾生的僕人,僕人為主人做事天經地義,有什麼可值得宣揚的?
要獲得世間知識,就應該恭敬老師;那麼,要獲得更甚深的佛法境界,就應該恭敬上師。關於如何恭敬依止上師,《事師五十頌》、《如意寶藏論》、《大圓滿心性休息》等經論中講得非常清楚,我在此不作贅述,希望大家認認真真去翻閱。
——以上出自索達吉堪布《弟子規另解》講義第六課
1.4 善知識是生育我等法身慧命的慈母
由這一恭敬師長的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的都能圓滿,煩惱未斷除的都能斷除。
總之,此處要特別注意集聚好敬師的因緣。依止師長的意樂和行為是成就佛道的根本,只有在這上面做好了,才能速疾成就,不然就失壞了成就的根本,甚至淪為善星比丘的同類。試想,學佛沒有根本,能生長嗎?能堅固嗎?能逐漸圓滿、廣大嗎?不敬師長,便是無根之人。沒有根而妄想成就,就像蒸沙煮飯,永無可能。
佛教強調尊師重道,佛親自教導我們,要像敬重佛一樣敬重師長。我們把握好了這個根本,內有信心和恭敬,外有善知識加持護念,就能隨順善法而行,不隨順惡法而行。
學人的慧命從哪裡誕生呢?從依止善知識誕生。下至內心生起一刹那的善念,上至成就大乘五道十地的功德,都源於善知識傳法教授的恩德。因此,善知識是生育我等法身慧命的慈母。
對於往昔多生中沒有能如法依止善知識的罪業,應當用至誠的心發露懺悔,多發防護之心。自己應當勵力具備法器所應具有的諸種德相,反復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德相,之後積集資糧、廣發大願,作為從今乃至證得菩提之間為如是善知識攝受的正因。
——以上出自益西彭措堪布《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