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2-09-25 師父心靈法語53
關於「定心所」 三大系統如何看待此一心所呢? 也就是說,大乘的瑜伽行派、北傳的說一切有部及南傳阿毘達摩如何看待定心所? 定心所,就是所謂的禪定狀態中的心所法 然而,此種認知並不正確 因為不論是南傳或北傳的阿毘達摩 都認為「定」或「心一境性」乃遍一切心與心所中 例如說一切有部的十種遍行及南傳的七遍一切心與心所 都有談到定心所 換句話說,傳統上以為入定才有定心所乃錯誤的認知 所有情況中的心都有定 善心有正定,不善心有不正定 心散亂時,沒有發達的定,但仍有定 心專注時,則有發達的定 不善心或散亂時,也有基本的定 這可解釋為何殺盜淫妄時的心,仍可以很專注的執行 因為裡面也有定心所,卻是不正定 透過禪修,使心越微細,定的功能越明顯 欲界善心比不善心微細,色界善心又比欲界善心微細 無色界善心又比色界善心微細,心越微細,定的功能越明顯 定能領導、統御、統一其它的心所 當心所是散亂時,心的力量無法一一去使喚這些如散沙般的心所 當「定心所」越強,越能集中所有的心所於一爐 心就能領導、統御所有的心所,因為所有的心所被集合起來 不再是雜亂無章 心越清楚或微細,就能越細膩地連續專注在一個對象上 徹底透視一個對象後,漸漸就能透視一切法 然而,說一切有部與南傳佛法認為一次只能有一個心生起 且一個心只能專注在一個對象上 但瑜伽行派認為一次可有多個心生起 由於有多個心生起,所以可專注在多個對象上 那是因為阿賴耶識中,含藏一切種子 它允許只要因緣成熟,不同種類的果報可在同一時刻生起 因此,只要色法、聲音或氣味的因緣具足了 就能一時生起眼識、耳識及鼻識 而這三種心識可在同一時間各自觀察自己的對象 與南傳及說一切有部比較起來 因瑜伽行派持有阿賴耶識的理論 故到底是同一時間,心只能認知一個對象或多個對象? 有了彼此不同的觀點 事實上,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 認為層層疊疊的法界中,同時相即相入而互不妨礙 與瑜伽行派的觀點是有相似之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