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2-10-17 師父心靈法語56
止觀是全體佛教修法的核心
不僅原始佛教《雜阿含經》提及
南傳《清淨道論》提及
北傳《瑜伽師地論》及天台宗的四部止觀提及
藏傳《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的最後兩品也提及
止觀作為佛教核心的修法乃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止與觀的差異何在?
也就是說:奢摩他與毘婆舍那的差異何在?
以《清淨道論》來說
四十種禪修方法中,有38種屬於止,只有2種屬於觀
2種裡面的其中1種就是觀呼吸法門
事實上,若按照天台宗的十六特勝或《瑜伽師地論》的十六勝行來說
觀呼吸法門通於止與觀
介紹到這裡
不知大家清不清楚為什麼我著重教大家觀呼吸了
因為在這麼多法門中,它兼含了止與觀的修法
不僅可以鎮伏煩惱,甚至可以斷除煩惱,藥到病除
止,多半是將心專注在同一對象上,持續專注
此種專注在時間上相續不斷地在同一對象上深化
久了就產生冥想的效果,所以止又稱為假想觀,非真實觀。
觀,則是在止的基礎上,從止所專注的所緣境移開
不再冥想或假想觀,而是開始對於身心、五蘊的生滅進行如實觀照
也就是:對於在現實中發生的諸法,如實知、如實見
舉例來說:如果你用念佛的方式,達到一心不亂,產生一定程度的定境,此時若要斷除你本身的煩惱,你不能再觀想佛的莊嚴或佛土的嚴淨,因為那是假想觀,而非你當下所面臨的五濁惡世。若要在五濁惡世直接斷煩惱而得心清淨的話,你必須從觀佛相好或持名念佛的方法中抽出來,用你那一心不亂的禪定,細膩地去觀察外在與內在諸法的生滅實相,從而於當下體證煩惱斷除的涅槃。真正達到《維摩詰經》所說的:「心清淨則國土淨。」心清淨的緣故,五濁惡世立刻在此時此地轉為嚴淨之佛土。
有的人主張直接修「觀」來斷煩惱
事實上,基本的定力是需要的
心太粗糙,欠缺禪定的話
很難觀察「法」的生滅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
人們的問題在於:花太多時間在information,花太少時間在meditation
在此鼓勵大家:多花時間禪修,禪修是修止,為了得定。得定是為了修觀。修觀是為了達到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止觀雙運就能身心脫落。自己的身心脫落,才有辦脫落他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