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2-10-17 師父心靈法語57
《心經》一開始提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有的人覺得修行不需要有禪定,從心經來看,菩薩必需具有深邃的智慧,才能照見五蘊的空性,從而超越一切痛苦。而那能穿透五蘊、了知是空的深邃智慧,乃由禪修的修習培養起。
修行者每天練習禪定後,才能深入法的境界,看到法的剎那生滅,開啟具有洞察力而深邃的智慧。
修止,是將心繫於所緣,不離開所緣。因為心不離開所緣,所以心暫時不起無明。行者需下定決心不離開所緣,若離開所緣,所緣將變得模糊、不明顯,這就是止的無明。有雜念時,要想辦法讓所緣比雜念明顯。例如透過五根中的「念」與「精進」來使所緣明顯。念是定的最重要資糧,保持正念,將使所緣持續明顯。
修觀,則是修「相遍知」,即徹底了解所緣之相,看清楚所緣之相的個別特性與共同特徵,徹底了解對象。所以,修觀的所緣是究竟法,修止則只是對單一概念持續觀注以入定。簡單來講,徹底看清名色法的無常生滅,就是修觀。面對妄念或雜念時,不能老是壓迫它們,這反而造成緊張。直接面對妄念而看清楚妄念之實相或究竟法,則能輕鬆地卸除壓力。這是為何修止叫做壓伏煩惱,修觀則叫做斷除煩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