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08-11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2012年12月24日晚上
今天又校對完一份去年在千佛塔寺的禪七開示
現在與大家分享法義
_________________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
时间:2012年12月24日晚上
千佛塔寺义工缮打
洹舟校对、润稿
大寂法师审订
我以为你们已经没疑问,都心开意解了。
刚才小参的时候,其中一位希望了解“不净观”完整的修法。通常,“不净观”有九想,哪九个呢?想修的人可以记一下。
第一,青瘀想。我们的身体撞到东西不是会瘀青吗?人死的时候,一开始先是血色变暗淡,全身出现好像被撞了的那种瘀青,因为不再有鲜血,所以……(此时,法师开始看着手里有多少张问问题的纸条)哇!还是很多耶!你们的问题如海一样多。
青瘀想呢,就是我们在一开始观察尸体的时候,尸体在开始腐败前会先呈现青瘀,像我们现在都还有血色,可是死亡的人就开始变瘀青、变暗。所以,一开始观察尸体的全身都变青瘀了,或说瘀青也可以。
第二,脓烂想。瘀青之后就开始腐烂,如果不处理,尸体放在一边,尸体接着会发脓,发脓之后会腐烂。一些苍蝇开始过来,寄生虫就开始繁殖了。
第三,虫啖(注:啖,繁体为“噉”)想。尸体发烂,有虫就开始吃了。如果是印度的坟场,尸体丢到坟场之后,不是马上虫来吃,是大只的野兽先来吃,大只的先吃先赢。秃鹰啊、狗啊等先来吃,吃剩的就开始长虫。不过现在印度的秃鹰,听说也绝种了,西藏还有天葬,就是秃鹰来吃。
第四,膨胀想。尸体在发烂过程中,里面有机物分解产生气体,尸体会膨胀,像气球一般膨胀。不晓得大家有没看过,全身肿得圆滚滚的,尸体就变得圆滚滚的,都认不出这个人是谁了,这个就是膨胀想。
第五,血涂想。当这个尸体不断膨胀、膨胀,膨胀到后来 “啪”地曝开,曝开后,血啊、脓啊,喷得满地都是。如果让它自然腐坏,就会这样曝开,血涂得满地都是。本来看着还完整的一个人,曝开之后血肉模糊啊。
第六,坏烂想。曝开之后持续腐坏,持续腐烂。
第七,败坏想。比第六个更彻底的坏了,更往白骨的方向前进。
第八,烧想。有的时候我们看那个尸体在焚场或在恒河的岸边被烧起来的,我们就观察这个尸体被烧的情况,有时候烧一烧它会卷曲,好像那个人忽然间坐起来一样,这是烧想。我去年年底去印度,去了恒河流域,恒河流域旁边就有专门在做尸体的焚毁,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任何屏障,直接焚烧尸体。当我们船接近的时候,我正要拿相机拍,却被告知不准拍摄,为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所以不能拍照。烧想就是观想尸体被焚烧的情况。
第九,骨想。骨想就是当尸体一直坏,到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本来是含有血有颜色的骨头,持续被虫啊一些动物舔得干干净净,最后变成非常光亮、干净的白骨。有的地方介绍九想,内容不大一样。比如《大乘义章》,里头提到的九想是离坏相。离坏相意思是说最后不仅是白骨,连白骨最后也统统分崩离析,白色的骨头经过风吹雨打也不白了,变灰色了,经过风化作用骨头统统变成粉末,随着飞沙走石飞走了。
这是整个“不净观”的过程,不净观自古以来是佛陀开的二甘露门之一。一个甘露门是不净观,另一个甘露门已经教给你们——安那般那念,就是观呼吸。一般人都想要上师给予灌顶、给予甘露,其实我们如果直接修习佛陀开许的二甘露门,就已经被佛陀洒甘露了,就已经被法滋润了。有的人会要求甘露水,其实真正的甘露是你精进修行。你修这两个甘露门,就是获得滋润,这才是真正的甘露,希望大家了解。这是不净观的部份。
为什么一定要修不净观呢?说真的,不修不净观,你一定还有很多贪爱的啦。禅七期间把你绑得死死的,让你不得贪爱,可是一旦回家,你就会放逸,大吃特吃或者是玩你爱玩的东西。不修不净观,终究是贪爱的,所以一定要修不净观来对治你的贪念。
问:现在很多人都讲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学习也很好,但感觉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要回归佛学上来,这种观点正确吗?自己学习佛学后如何做到善巧方便,让身边的人受益?
师答:OK!《弟子规》是比较晚期的,清朝李毓秀编的。我曾在台湾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的第一个哲学家是谁啊?孔子。孔子的《论语》,还有孔子下来的《孟子》、《大学》、《中庸》,这是更根本的《四书》。我不晓得在推崇传统文化的时候为什么不推这些呢?《弟子规》确实很好,让一个人知道怎么做好一个弟子,这是很好的。这在台湾也非常兴盛,全世界都很兴盛。但是我们要想,如果要学儒家的文化,应该回到《论语》、《孟子》来学;如果要学习道家的文化,要回到《道德经》以及《南华经》来学;如果我们是学习佛教的文化,先要回到最根本的《杂含经》来学习。学了《杂含经》,再学部派论点,学大乘空性,瑜伽等等,才会非常扎实。
就像你今天学习儒家思想,如果直接学习宋明理学,而不学《论语》《孟子》,那样等于是直接进入后期宋朝、明朝,如朱熹、程颢、程颐、王阳明等人的学术思想,等于直接进入这些理学家的争论中(理学家也是儒者,提倡新儒学),而没有去探寻它的根源。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学《弟子规》之余,行有余力,一定要回到传统文化的根源上去学习,这才是正道。
但是,话说回来,你如果学这个,很多儒家学者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而你是佛教徒,有什么异于儒家学者、道家学者的地方啊?说实在,学儒学道家,你学不过人家专门研究的,容易变成“半吊子”——佛不佛、儒不儒、道不道。所以,我希望大家把佛法的一些原典,该有的佛教基础——经、律、论,这些东西一定要先建立起来。作为佛教徒,这个根本的东西要很清楚,才不会迷失了方向。
你说你是佛教徒,你懂哪本一经啊?哗!讲不出几本经,那就糟糕了。《弟子规》很好,是目前让很多学校的老师学生们都大为转变的一本书,非常好!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希望更多的佛教徒要深入止观,就像我们这样修。你不仅要像个弟子,对师父很有礼貌很恭敬,也要真正知道怎么修止观、证菩提,而不只是成为一个有恭敬心的人而已。
第二个问题,自己学习佛学后怎么做到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最难的一步,为什么呢?佛法是一种精致符码,善巧方便是自己通过对佛法的体悟,应对周遭人种种不同的教育背景,自己经过转化,转成通俗符码。精致符码转成通俗符码才能影响周边的人。像我现在跟你们讲这么多专业的佛法,你直接拿专业的佛法去讲给家里的人听,他们一定听不懂的。所以,一个好的佛教徒如果想要影响周边的人,他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想——我要怎么让周边的人了解佛法?把这个精致符码转换成通俗符码的过程中,是你要花最大力气的地方。
如何潜移默化,如何化佛法为平常的语言去影响他人?甚至不是语言,而是用行为让他看到,然后把他感动。如何变成这样的方式,这是每一个出来弘法利生的人要做很大努力的地方。你们不要看我这样讲,好像很简单,你们听起来容易懂,对不对?其实,我做了很多的努力,才把很高深的佛法做这种解释。你们不知道,当初我求学期间,教授们上课讲佛学,都是直接拿佛学术语来讲,而且他讲得很高兴,没有管你听不听得懂。整节课他就讲他的,没有管学生是否睡着了,或者是否在那边讲话。像你们都很乖、都不讲话,当时的同学根本听不懂,所以就在那里讲话了,但老师都不管,反正老师讲两个小时,讲完就走了。
所以,想要影响周边人,善巧方便是最难的。善巧方便,佛没教,经典只是告诉你大方向、大原则、根本的要义。至于落到现实中的善巧方便,每个时代的人要自己去悟。连观世音菩萨都自己说:我要速得诸方便。要度众生,他自己也要得种种善巧方便吶。
还有我告诉大家,一个好的演说家,他讲出的内容很平易近人、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这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会变成那个样子,他要做很多的训练跟思维,想办法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善巧方便要自己拿捏,佛法无法尽述所有的善巧方便,佛法没办法做到这个,善巧方便是每个时代的人自己去做的。你们周遭的人,自己最清楚,你们要想办法把佛法表现得让他们理解,这是每一个人的功课。
问:鬼神附体是什么?打坐腰酸应该不是鬼神附体吧?
师答:当然不是啦!打坐腰酸每个人都会的,有谁不酸的?不是只有你,我也在酸吶,酸,我也是要坐啊!不见得我也是鬼神附体吧。
问:有亲戚好像被附体,脸色腊黄已经几年了,会说奇怪的话,应该如何帮他?鬼神是不是比较容易附上有某些毛病的人身上?
师答:说真的,我发现你们鬼神的问题蛮多的,很奇怪!怎么会这样?关于鬼神的问题,我下午不是已经跟你们讲过了吗?就是你要让自己充满正气,充满浩然之气,你透过戒律——持戒清净,透过禅定的修学,还有正念正知,透过这些方式让自己充满抵抗力。
我再举一个譬喻让你们了解。佛陀说过一个例子:一杯水,假设它装满了水,再滴一滴水它都要流出来,因为已经彻底满了。佛陀用这个譬喻说:你如果让你的内在充满正念正知,魔王波旬、鬼神想要再影响你的意识,是不可能的,想再滴一点进来都滴不进来,因为你内在充满正念正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到这样,任何的神灵无法附身。
你说为什么附身呢?有的人说是八字轻,有的人说是灵异体质。于是,就有人去研究八字,也有的人研究灵学,搞扶乩。像台湾很多道教的庙,哗!不少人到了道教的庙里,手无足蹈,演得像九天玄女或者是王母娘娘,然后开始唱歌载戏,而且都没有拿乐谱,闭着眼睛一直唱,唱的都诗句哦。看起来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可唱起来都是用诗在唱。
你们打坐还好,一些道教的庙,有的人在里面打坐,坐一坐就开始手舞足蹈,好像在打拳还是什么,不晓得。有的起身就拿着刀开始在那边比划,他自己也不清醒,好像被附体了。总之呢,如果今天我们学佛学成那样很可怜吶!因为学佛是什么,学佛就是学习佛陀——做彻底觉悟、彻底清醒的人。如果学成不清不醒,还被附体,那是学错方向了!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往这个方向去。
有一次,我去新加坡弘法,有人介绍我到他的姐姐家去拜访。结果一到她家,全是她在跟我讲佛法。她跟我说一堆什么呢?说她的弟弟写的一些诗句,她弟弟就是神灵附体的那种,很会写诗。她很信这个,她以为这是佛法,她一直讲了老半天,我插不进话,然后时间晚了,我就离开。她到现在还是一样,她觉得佛法就是采用这种道教的诗句,她以为这就是佛法,这就很可惜啊!
我希望大家学佛,要透过正念正知、正念充满,透过戒定慧三学,总持闻思修。你要开发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由戒定慧灭贪嗔痴。这样的方式来修行,才是正确的路。对于鬼神,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孔子这句话跟佛法是若合符节的。为什么?你真正去看那些大经大论,除了《地藏经》有谈到地狱道以外,其它讲修行的经论比较少谈鬼神,若有谈鬼神,鬼神是来听佛说佛法的,不是来扰乱,鬼神是恭恭敬敬在那边听。
还有,你们再去看一些《杂含经》有关夜叉品、天人品的经文,里面讲到鬼神的时候,只要你有修行,鬼神对你都是毕恭毕敬,会受你影响而不是你被影响。各位,你们不要主客颠倒,是你影响鬼神,鬼神听你说法,不是你被鬼神影响。你的阶位比鬼神高哎,你怎么反而让鬼神把你超越上去了呢?
问:老师,打坐忽然害怕怎么办?
师答:怕什么啊?我想诸位很多第一次打坐,所以陌生。这个问题不是说打坐害怕怎么办,应该改成“师父,如果到了陌生的环境忽然害怕,怎么办?”。我们到陌生的环境都害怕,打坐也会进入一种陌生的境界中,所以你害怕。怎么办?串习、串习、再串习,数数修习,久了就熟悉了。请问你害不害怕家?你回家不害怕,为什么?已经好几十年呆在那里啦,不会害怕。同样的道理,你就从今天开始每天好好禅修,禅修个二三十年就不会害怕,就这么简单。
问:法师您好!请问当您面对一位贪心很重、想占人便宜的人时,您是不停给他东西呢,还是不给呢?
师答:菩萨道里面修到最后,布施波罗蜜成就之时,只要你看到乞丐,不管几个乞丐跟你要,你都不会产生嫌恶心。只要乞丐来,你都满足他,施与他,即使是骗你的乞丐,修到最后,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有人问问题说:“我看到有个出家人在菜市场门口、街道啊,好像在那边托钵要钱,要是假和尚,给错怎么办?”。哎!不存在这个问题!你今天修布施波罗蜜,即使是乞丐,是假的你都要满足他,更何况是一个和尚,不管他是真是假,就当他是乞丐吧,你都要修啊,都要给啊!就这个意思。
真正说来,一位大菩萨,他是种性具足,一出生就在有钱有势的家庭,所以他的财富、物资不匮乏,因此,任谁来都可以给予满足。那我们今天如果还没修到大菩萨这个阶位,你就要自己衡量了。布施有很多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如果财不够,你可以法布施,讲佛法给他听,分享佛法给他听,这也是布施啊。所以要衡量自己的物质情况,除非你是大菩萨,种性具足,否则很少可以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自己衡量自己的经济情况。
问:法师好!坐禅时额头中间有个漩涡不停地转动,转到额头不舒服。
师答:谁叫你看额头中间?你一直看额头中间当然转到额头不舒服啊。我也没有教要看那里,不晓得你为什么看那里。我没有教你们修气、脉、明点,你们要修气、脉、明点,自己得找其它师父哦,我没有教啊。我只是教你们观呼吸,透过观呼吸训练你的禅定,透过禅定的发起,用于修观以断除烦恼。
观呼吸是为了修禅定,修禅定是为了专注,专注是为了能够发起锐利的观慧,锐利的观慧是为了断烦恼,如此而已,根本没有牵涉到能量中心啊、漩涡啊等的问题。如果发现气往上冲到头顶,这个在智者大师的《小止观》里有介绍,气如果往上冲,包括额头不舒服、胀胀的……等等这些问题,一律把你的注意力下移到丹田,丹田在肚脐三根手指头下面的位置。本来是观呼吸,但不舒服了,你就把注意力放在丹田,观想上面集中的气全部往下流,这样就消散了,不会不舒服了。如果还是不舒服,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脚掌正中央的“涌泉穴”,观想全身的气往下流到涌泉穴,那就更彻底了。
问:您说要跟随有修有证的师父,有证是什么意思?是指证得了果位的师父吗?
师答:哎?我什么时候说有修有证的师父啊?忘记了。这个“有修有证”呢,其实是形容这个师父真正在走实修的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还另想一套。他不是“三套”的人,而是真正在实修的人。法门这么多,每个师父修学的法门也不一样,看你是相应哪个法门,就去跟哪个师父学。那个师父必须是在这个法门上修过来的人,他可以给你足够多的指引指导,让你能够稳健地踏在佛道上。
你说是不是有果位,这个就很难讲了。果位是怎么样判断呢?佛,可以知道另一个人是不是佛,但是凡夫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是不是佛的,凡夫是不会知道佛的境界的。阿罗汉可以知道另一位是不是阿罗汉,如果你还没证到阿罗汉,你是无法判断他人是不是阿罗汉。所以,果位高的人可以知道果位低的人的程度到了哪里。果位低的人却无法知道果位高的人的程度,你如果没有半点果位,你是看不到这个师父到底证到了什么果位的。
早上,我已经跟大家讲过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第一、看这个师父的弘法动机,他教导众生的动机是不是纯粹基于一颗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求名闻利养,这是第一个——发心正不正。第二,由他教导的内容,讲法的内容去判断他是不是正法,这就要求你掌握了一定的佛学知识。第三、他的戒行清净,没有犯什么大戒。满足这三点,基本上可以跟着这师父。这个时代,你如果要求有修有证,那你是要跟几地菩萨?你是要这个师父达到几地、证到几果,你才愿意跟他学呢?所以,我们要以上面所说的三点来抉择,否则你会发现很难找到师父,因为你自己都没有果位,你怎么去判断师父的果位呢?
问:师父您好!经行时不观无常,只念佛号或持咒语可以吗?
师答:也是可以啦!但是我的意思是,你这七天是一个不一样的七天,有师父教你另外一个法门,你为什么不试试看呢?咒语和佛号,来日方长啊,你回去就可以每日修。这几天你可以学一学不同的方法,让自己多学一个法门。
问:因我有持咒习惯。
师答:有持咒习惯,Ok啊!你就回家再持咒嘛。如果真的心痒难耐,真的受不了,你就持吧。
问:《了凡四训》所说是否属实?如何积福报?
答:我看过《了凡四训》,但是我没有去考证,所以没办法回答你是否属实,这要有专门搞考据学的人来回答你。我只知道这个故事很好,让人懂得不是命运决定一切,重点是发心修行,通过修行可以改变命运。
再有,如何积福报?通过六度万行,布施、持戒、禅定、精进、忍辱、般若,累积福德智慧资粮,累积之后切记要回向一切智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很多人是回向哪里呢?他到庙里拜拜就说:“希望佛祖保佑我,全家大小平安,先生赚大钱,一路直升,儿子考上第一志愿……”一直在祈求这个,这样累积的福报跟成佛无关。全部回向给家庭,有没有效?有效!可是,你就无法成佛了,方向不对。
《大般若经》讲得很清楚,每一分一毫的福报都要回向一切智智(佛的智慧),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的果位)。你会说:“那怎么办?我们总希望回向家里一点啊!”可以!你的总回向要回向佛陀这方面,往成佛的方向走。个别回向,比如说今天先生生病啊,希望他好转啊,你可以个别回向。像《药师经》,专门治病的,你就可以多诵《药师经》回向给先生,这是可以的。
各位,你们每次打坐修行都有功德,不管修什么,持咒、诵经、打坐,佛教界里面任何一种修行都有功德,都有福报,你们都可以回向。我带你们唱“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那是总回向,你们如果还想个别回向,你可以自己再默念个别回向。因此,任何一种修行都可以累积福报,但要走在正道上,用正法来修。
问:心太柔软,在应对世间事会犹豫不决,应如何平衡?
师答:不要当烂好人啊!烂好人会变成乡愿,彼此不满。有的人咬定你是佛教徒,佛教徒就该慈悲,你应该慈悲,怎么就这么不慈悲呢?一个“慈悲”就把你打死了。所以,“慈悲”要有智慧。你如果判断这件事情不该做,你就不要去做,应该做,就要去做。
我们只问一件事情——义,这是世间做人的根本原则。做人是用“义”这个字来衡量的,道义的“义”,什么是义呢?正当性。什么是正当性?我这件事情做了有没有正当性,应不应该做?只问自己该不该做,不问自己有利没利,不问自己是否有利可图,该做就去做。你犹豫不决的话,就要时常问自己这件事该不该做,该做就决定去做。
但是这里头还有一个小分别,如果事情是该做的,你也不一定可以马上做哦。还要视timing(时间点)符不符合?所以寂天菩萨曾经说过,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你要考虑清楚,因缘具不具足。你要先考虑诸多因缘具不具足,如果具足了就去做。不具足时,你先不要莽然冲动去做,很可能做了之后,因为因缘不具足,做到一半发现做不下去了,就荡在那边、卡在那边。经常卡在那边,就会养成一种习惯,每一次都半途而废。
所以寂天菩萨说,如果因缘不具足的事情,当初因为判断错误,以为因缘具足而去做了的话,那么你应该勉力尽量把它做完,才不会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气。我现在已经从两方面回答你,怎么来处理“犹豫不决”,即是凡事问该不该做,如果该做,你要继续考虑因缘具不具足,因缘具足了,比较顺利时,就决定去做。
问:不要对身体太过执着。现在常有两种人,一种是身体一有点不适就跑医院,一种是到了医院才发现自己是疾病末期已无法治愈。这个执着,怎么去区分啊?
师答:下次请你们写字工整一点,连在一起不容易看。
对于身体,平常要注重健康饮食来调理。很多吃素的人被别人批评的一句话就是:“吃素?吃素也没有比较健康啊?吃素就不得癌症吗?”话也不能这么说,如果吃素吃得太油腻,吃太多蛋白质,豆类东西吃太多,也是有问题的。吃素应该要多吃青菜、蔬菜,油不要过多,吃清淡一点,身体就会比较健康,就不会引起吃素也没有比较健康的疑惑。
另外,怎样回应吃素也生病的问题呢?如果已经做到了健康饮食,很奇怪,还是生病,还是癌症,不治之症,怎么办呢?这就要随缘了。你已经尽力做好健康的本分,但如果还是生病,这时,你就要面对它,接受它。接受它之后要去治疗,让医生看病。能够治疗好,怀着感恩的心,治疗不好,还是感恩,感恩在逆境中让我看清楚生命的本质是苦。
就像各位在禅七期间,面临的种种难熬,快要断腿的痛,你们还是能够观察“无常、无常、无常……”,观察“苦、苦、苦……”,就是要去面对这种痛啊,你面对这种痛才能超越这种痛。同样道理,你不要把这个身体当作只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会不断地转世轮回,所以一旦你治不好呢,不要难过,接受它,换一具身体不是更好?换一具身体更好修行啊。搞不好,你这一世修行得不错,一投胎就投胎到色界天去了,又或者生在净居天,那就准备解脱了。
各位,从禅七开始,你已经知道真正的实修是怎么回事。你们现在所懂的这些实修方法是直通印度佛教,是佛陀那个时代的方法,非常贴近佛陀所教的东西。往后,只要好好这样修,不管修到后来有没有正常地往生,不管是无病往生还是得癌症往生,你要学习不执着。我们明天禅修就要训练“无我”,你这个身体,现在健康状态是无我,生病状态也是无我。无论健康还是生病,都是无常、苦、无我,一样的。所以,希望大家平常注重健康,如果真的不行了,也不要难过,就放下,没关系的,换一具身体而已。
问:缘起缘灭,如何理解?
师答:这个就是缘生法、缘起法。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透过十二因缘就可以知道,万事万物的生是通过这十二因缘来动转的,万事万物的灭就是还灭这十二因缘。如果可以还灭这十二因缘,你就可以解脱。这个讲下去至少要半小时,我们剩十分钟,所以不能详细讲。
缘生缘灭,最简单来讲:“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意思是什么呢?因为因地上是有,所以果地上就有了。因为因地上有这些,因缘具足了,所以果地上产生一个东西或一件事情。因为因地上没有这些因缘,所以果地上就没有这个法产生,没有这个东西产生。有些东西是已经生出来的,已经产生出来的人、事、物,经过因缘改变幻散,它就灭了,就这个道理。
问:皈依是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吗?要皈依哪个师父比较好啊?
师答:皈依是注册。你上学要不要注册啊?你上学不注册可不可以旁听?你到大学可以旁听,只要教授同意。但是无论你读了五年、十年、二十年都拿不到毕业证书,要注册才可以拿毕业证书,就是这个道理。你今天学习世间各种技艺,用不用拜师啊?要!你今天当个修理汽车的师傅,要不要拜师啊?你今天当个演艺人员,要不要拜师学怎么唱歌怎么演戏啊?都要拜好的师父。
所以,修行这件事情,佛门这件事情也一样,你不拜师怎么知道你是个佛教徒呢?你是异教徒、外道还是佛教徒呢?无法知道,因为你没有注册啊!就这个意思。只是个很简单的仪式,让你确认自己是佛教徒了,确证无凿。如果有人问你:“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啊?”。若你没有经过皈依的仪式,你可能说:“没有,我什么都学,什么书都看哦”,就会成这样子。
再有,每个人都需要吗?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想要走解脱成佛之路的人才需要。否则我问你,没有皈依,你怎么踏在佛道上,然后说自己证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你怎么能够说你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你没有皈依,没有进入佛门,你在门外看很多书,成为一个佛学知识家,佛学教学者,可是这跟修行证果无关啊!一定要踏入佛门,皈依之后,变成这一个system—系统内的一员,你才能够说“我往这个方向成佛”,否则,你可能变成外道的成就啊。
皈依哪个师父比较好?皈依你相应的师父,没有说哪个师父比较好。哪个师父你很相应,对他非常钦佩,非常喜欢他的法,跟他很投缘,觉得从他身上看到很多可以学习的,你就可以皈依他。每一个人相应的师父不同,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没有标准答案。
好!剩下的这些问题,明天早上再讲,我们要讲一点正规的。
“还”门和“净”门,来看一下“还”门。
这个六妙门不要误解了,六妙门有相生次第的意思,即是说确实可以从第一点“数息”开始修起,依次第二点“随息”然后到第六点“净门”。可以依次修,但也可以跳着修,有所谓的“旋转六妙门”,有所谓的“圆观六妙门”。“旋转”和“圆观”六妙门就不是次第修了。从次第道来说,你最好先从一到六,一个一个操作过一次。
但从究竟义来说,每一天你的心情起伏不同,可能今天比较生气,明天比较贪爱,后天比较嫉妒,所以不一定刻板地每天按照这个程序来修。你有时候某种情绪下,修“数息”比较容易平息你的心灵,有时候某种情绪下,你修第五种“还门”有效,修第一种“数息”无效,这时候你就该用第五种。有时候你修第三种“止门”特别有效,修其它无效,这时候你就要修第三种。
所以,无论如何,六种全部要学会,学会之后善巧运用。根据每一个当下的因缘予以调整,佛法的活用就在这里,没有说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智者大师有一句话,非常好,他说“随缘利物,言无定准!”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当一个修行者,当一个菩萨,去做一件事情,随着因缘去利益万物,岂有标准答案呢?这个因缘就是得用这个方法来救度众生,那个因缘就是得用那个方法来讲,没有标准答案,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还”门怎么修呢?“观相既发,心缘观境,分别破折,觉念流动,非真实道……”第四种的观相已经发起了之后呢,在修第四点“观”门的时候,你的心是缘取观境。比如你缘取呼吸,观察它如空中风;你缘取三十六物,观察它如芭蕉不实;你缘起心识,观察它剎那不住。你看,都是用心去缘取那个所缘境,可能被缘取的呼吸、心识、身体,那些都是观境——所观的境界。
“分别破折,觉念流动,非真实道”,你在缘取这些观境的时候,发现它一直在变动。你们今天讲出了不少自己的观境啊,有看到什么的、什么的。呼!真的很佩服你们。你们很会看到东西,那些东西有没有保持不动啊?没有啊,它一直在变化变动啊。所以,你就“分别破折,觉念流动”。你就发现念头一直在流动中,没有停住,那个所观的境界一直在流动,所以,你就觉察到:哎呀!这不是真实道。真实道是不会变的,一直在变就不是真实道。所以境界一直在那边改变改变,那不是真实道。
所以这时候,应当舍“观”修“还”。这时候就要舍弃“观门”,修“还门”。为什么?因为你发现所观的境界一直在变,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在变,你的心就无法入更深层的境界,就会停止在表层境界,因为你就看着它一直变,像看电影一直在变变变。为了要达到更根本的事理,这时候你就应舍“观”修“还”。
修“还”门,“既知观从心生,若从折境,此既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这就是说,既然我们第四点修“观”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观”是用心去观,所以根本就是从心生起,一念的心去观那个境界,已经知道是这个道理了。如果总是跟从着“折境”(即外境),像我们有很多幻化的境界,那就是“折境”,为什么叫“折”?一下子跑过来,一下子又折返去,变来变去。所观的境界一直在变动就叫折境。当你的心跟随折境,跟随这些枝尾末节的内容,不是心本身。是你的心在观察这些枝尾末节的境界,你为什么不回归你的心本身呢?
我再讲一次哦,你在打坐的时候看到很多很多的境界,这些都是枝尾末节的境界,是谁在观察这些枝尾末节的境界?你的心在观察。所以“还”门是要让你回到根本——这颗心,回到心王本身。所以这里就说,“应当反观观心”,这时候你要回到根本的心来观察,去反观那个能观的心。如果再简略一点,就是反观你的心,为什么?因为你的心在观察境界嘛,所以反观你的心。
“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你要观察什么呢?观察你的心又是从哪里生起的。这里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枝尾末节的境界由心去观察。现在不要再观察境界,你回过头来观察心,这是第二层面。当你回过头来观察心之后,第三个层面,你还要再去发觉,这个根本的心从哪里生出来的?它的位置到底是位于你的身体哪一处,位于哪一边,是位于头脑、心脏、大肠、小肠,哪一个地方?是位于身体哪个部位?所以往内去探寻,看看这颗心是从何而生起的。
我告诉大家四个字,你们只要记这四个字,就知道“还”门的重点——返本还源!这四个字就是“还”门的要点。
因为我们准备打坐,其它的我们明天再讲,我先直接指出“还”门的要点就是“返本还源”。什么叫“返本还源”,就是回到内心的源头。回到源头之后,回到心的根本之后,念念在生的心,源头在哪里?生灭的心有一个源头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境界有源头的,它的源头是心,那这个心的源头又从哪里出来?你就要去找心的源头。不仅回到心的根本,还要再找心的源头。
心念念生灭,心从哪里生灭?等一下观修的时候,大家就可以试一试,试什么呢?你回到心本身,去观察心本身,而且要去找心从哪里生起,心在哪里?去找,这个就是修“还”门。听得懂吗?(有人摇头)不懂!好(师父很无奈),不懂我会再讲解,先让脑子休息一下,等一下禅修时候,我再提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