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08-16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2012年12月25日上午
今天又校對完一份去年在千佛塔寺的禪七開示
現在與大家分享法義
_________________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
时间:2012年12月25日上午
千佛塔寺义工缮打
洹舟校对、润稿
大寂法师审订
昨天讲“六妙门”的时候,大家好像听不懂,现在我再举例来说明。
比如,我们现在看着这个时钟,被我所观的境界,现在叫做“时钟”,对吧?那能观是什么呢?能观就是我的眼识及意识,在认识这个时钟。那么,“还”门的修法是什么呢?“还”门的修法就是说明这个“时钟”是不重要的,因为你的意识、你的眼识可以认识时钟,可以认识木鱼、柱子、地板、每个人……,这个所观的境界是多样化的、多重性的,多到数不清的。 “还”门的要领是要告诉我们:境界太多了,观不完的,但是,能观察这些境界的,比如能观察时钟的这个心识是唯一的。境界虽多,心识则是一。“还”门就是教我们反观心识。这样有没有比较清楚了?听得懂了吗?要反观向内,不要往外看。
在我们禅修的时候,所观的境界可能是鼻端的呼吸,可能是自己的身体,但现在是反观自己的心识,而且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反观心识之后,还要去探寻内在的心识从何处生起,去找找看。找寻心识根源的动作,就是“还”门的要点了。
“还”门有两个要点:第一、不要看外境,也不要看你心识中显现的幻境。外境是境界,内在心识显现的、幻化的境界也是境界;第二,反观心识本身,反观认识作用本身,心具有认识作用,能找寻根源。其实,这个根源再怎么找,你都会发现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你说心,心在哪里啊?心,认识作用在哪里?在大脑吗?在心上吗?在肚子?小肠?大肠吗?在哪里呢?
你会发现我们反观大脑的时候,好像也不是在那里,反观心脏、肺脏,也好像不是在那里。你就会发现,好像怎么找都找不到源头。实际上,我不应该告诉你们找不到源头,你们应该自己去找,这是一条自己要寻找的路。“还”门的修法是你自己要去找心的源头,心识的源头。找、找、找,找源头,那个寻找的整个过程就是“还”门的修行要点。
你们知道禅宗的参公案吗?现在我问你们,你们回答我。“狗子有佛性也无?狗子有没有佛性?”(部分学员)回答:有。完蛋了!(部分学员)回答:没有。也完蛋了!狗有没有佛性?(还是有部分学员)回答:有。哎呀!完蛋了!不管你们回答有、还是没有,统统完蛋。你们掉入陷阱了!狗子有佛性也无?不是叫你回答有、还是没有,是要你去参!这句话头本身是要让你参的,不是让你来回答的,你一回答就错!“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都错!都掉入头脑的陷阱!你知道禅宗的公案做什么用吗?是要破坏你的逻辑,破坏人的理性。
人们都自以为自己有道理,很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啊!当自己觉得好像按照逻辑,按照道理在行事的时候,已经走入生死轮回,因为理性或逻辑都是生死轮回里头的东西。(有学员插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对!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对的。但是参公案,重点不在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重点不在这里。它是类似“还”门的道理,是要让你去寻找,不是要让你回答,不是要一个肯定答案。你一旦回答,比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很合乎逻辑,这个叫做合乎逻辑,却不是禅师们要的答案。
禅师们要的是你那个追寻的动作,追寻内心深处的动作,在追寻中破坏了逻辑,破坏了理性。不过,并非叫你成为一个无理性、无逻辑的人,而是要你成为一个超越理性、超越逻辑的人,这个要分清楚哦!是要让你不要活在人类固有思维的框框里面,不要被局限起来了。禅宗祖师就是透过这种方式,让你重新活过来,重新恢复活泼的生命。每一天起来看到朝阳,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活在固有的结构中,没有活在固有的行为模式中,所以你不会再觉得你在重复,你会觉得每一秒,当下都是新鲜的、活泼的。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方法、手段是什么?就是在你参公案时,返回去找的那个过程,不要有答案哦!一旦有个肯定答案就错了。返回去参“狗子有佛性也无?”或者“念佛是谁?”或者“未曾生我,谁是我?”或者参“无,无,无……”,还有“拖着死尸的是谁?”,就这样参、参、参。在参的过程中,有一剎那虚空粉碎之时,你就会有所证悟了。
我们不要跳这么远,还是回来讲“还”门。“还”门还没有到像禅宗那种顿悟、开悟的地步,但是它跟禅宗的公案很像的就是要注重往回去寻找的过程。你不要找到一个固定答案,说心是从哪里发起的,你一说固定答案就错,任何答案都错。所以,你只是寻找心在哪里,心从哪里发起的,去寻找就对了。
我们昨天讲到“既知观从心生”,观是从心生起的,观察外界是从心所生。“若从折境”,折境就是曲曲折折的外境,如果你一直看着曲曲折折的外境,跟从着折境,那样就成了舍本逐末,没有回归本源来下功夫。
“应当反观观心”,应该要回过头来观察能观的心本身。
“此观心者,从何而生?”,去观察能观的这个心,是从哪里生起的。就是我刚讲的,去探寻你的心到底在哪里。到底那个心在哪里呢?
“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这里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了。但是,我希望你不要一开始就记住这个答案,还是需要去找,找才有修,直接得到答案等于没修。这里的经文说,我们应该要知道,能观的心本来没有生。为什么没有生?(有学员)回答:不生不灭。对,是不生不灭,但为什么是无生?因为缘起而生,因缘和合而生。每一剎那,心的生起,没有特定位置,它完全是因缘和合而生。而且,每一次生起的心都不一样。你跟家人讲话产生的心与跟朋友讲话产生的心会一样吗?在家与在禅堂生起的心一样吗?都是不同的心。每一次的心在生起的时候,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所以,为什么叫不生?就是因为它是因缘和合而生,只要是因缘和合而生,就不是真正的生。
龙树菩萨定义什么是“生”呢?他定义:无因无缘,自己生的,从无变成有,这才叫“生”。如果是有因有缘而生的,这就不是真的生,这是假借因缘而生,是假生,不是真的有生。只要是假借因缘而生,就不名为生,所以叫不生。要去适应龙树菩萨的逻辑,适应了这个逻辑,才能明白《中观》的义理。
刚才已经把无生的道理讲完了,这个跟八地菩萨证得的无生法忍,也是同样的道理。若了解了龙树菩萨的思想,了解《般若经》,了解《中观》讲的无生,就能懂得《心经》讲的“不生不灭”,就能懂得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但只是懂得,还没到证得。证就是要像我们这样扎扎实实地苦修,苦修到有一天,真的任何的苦痛、快乐都影响不了你的心的时候,才是真的证到那个境界。懂跟证,是两回事,我不晓得现在你们懂不懂什么叫不生了。如果暂时不懂,也没关系,即便我再讲两个小时不生的道理,你还是会不懂,而且越听头脑越爆炸。现在先种下一个种子,以后你再次听其他人讲这个道理,重复听上几次,就会渐渐了解什么是不生。
我再讲一次哦,你们再熏修一次。什么是不生?任何事情只要是众因缘和合,就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因有缘而生,既然不是无中生有,就不是真正的生。龙树菩萨给“生”这个字下的定义是:无因无缘而生,靠自己独立产生的才叫做生。如此,我们想想看,全世界有没有任何一物是单独靠自己就能产生的啊?没有,全部是靠很多因缘和合促成的,找不到一件事物是能自生的,因此,根本找不到一个现象叫做“生”。
再举个例子,譬如说生小孩。生小孩是一个妇女无端无故生出小孩吗?不是。过程中要有父亲,要有十月怀胎严密的因缘和合过程,还要在分娩的时候有完好的医疗体系,才能促成一个成功的“生”。所以,这个“生小孩”,生本身不是真实的生,在《中观》或《般若经》的定义中,生小孩的现象也是无生,也没有生。为什么?因为众因缘和合。所有事情,万事万物,不都是这样子吗?任何工厂生产一个成品出来,不也是众因缘和合而生吗?在《中观》来讲,这就是无生。因此我们要记住,无中生有才是生,因缘和合的不是生。
如果不生已经懂了,那么下一句就好了解了。
“不生故不有”,没有生哪来的有?一定要生才有“有”嘛!既然没有扎实的生,也就没有任何事物是实在的有。就像我们这个身体,你不要看“大寂”好像在你们面前,其实“大寂”只是暂时存在,过几年就衰老腐朽了,就灭了,只是暂时存在而已。一切事物都是如此,时钟、木鱼,任何的有情、器世间都一样。我们的心念也是,每一念的生起,每一种情绪、想法,也是很多因缘促成的,也是不生。既然不生,你的那个情绪有没有扎实存在啊?没有!它只是暂时存在。
既然不是真实存在,我们又何必为了某些事情生气呢?有的人生气之后,情绪起来之后,越来越火大,那是错误的啊。如果能看出这个情绪是因缘和合有的话,那么这情绪就不是扎实的有,我们就不该继续发火,不该让这不好的情绪一直往上升;如果能看到这一点,情绪就会下降,甚至马上消失。
“不有故即空”,既然不是扎实的存有,那么当体即空。也就是《心经》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前一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怕大家以为色和空是两回事,故再强调一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手里的这个时钟就是空,空就是时钟。如果不理解,这中间可以加一个过程——时钟不是扎实的存有。时钟是暂时地存有,我现在如果把它重重地摔下去,时钟就破坏了,所以它不是扎实的存有,它就是空,即空。
为什么即空?假设这个时钟是扎实的存有,则任凭我多么用力摔它或用大卡车碾它,无论任何外力作用于它,它都应丝毫无损。可问题是这样子吗?不是啊。轻易一个外力,它就坏掉了,所以这时钟本身是空的。任何一件色法都是这样,看似坚固的石头,滴水便能穿石,目前看起来欣欣向荣的星球,经历成、住、坏、空,终究毁坏。任何万物都敌不过无常,敌不过因缘的改变。这其实已经是般若空性的东西了,各位如果把“还”门修好,可以直通到般若中观。
“空故无观心”,由于当体即空,所谓能观的心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已经分析过,任何一个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暂时存有。请问,能观的心是不是也是因缘和合呢?是啊!如果没有所观的境界,哪有能观的心呢?既然所观的境界是假有,那么能观的心也是假有,即没有真实的能观的心。
“若无观心”,如果没有扎实存在的能观的心,“岂有观境?”。必须有能观的心,有认识作用,才有观境嘛,对不对?没有观心,哪来观境?比如,石头有没有心?没有。石头没有心,所以它无法认识外境。圣母峰山上的一朵花对一颗石头有意义吗?没意义。但圣母峰上面的一朵花对于一位诗人却非常有意义,他可以为此写出一首诗,因此具有心识的有情,才有办法观境。如果观境存在,观心不存在,比如石头不存在观心,那么观境对石头来说就毫无意义。所以说“若无观心,岂有观境”。任何地理位置上的东西对于一颗石头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同样,如果我们把一个人能观的心去除,那么观境也就不重要了。
所以我告诉大家,像你们遇到鬼神的事情,如果好好通晓《中观》的道理,一下子就解决了。根本不用求神问卜,根本不用诵念一堆咒语,根本不用跑到庙里去拜,统统不用。你说你害怕鬼神,是你的心在恐惧,对吧?你去观察你那颗恐惧心,它是不是众缘和合而有?既然是众缘和合而有,那么恐惧心是扎实的?还是假有的呀?是假有啊!既然是假有,那就恐惧心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恐惧心,不存在恐惧认识鬼神的心,那么鬼神存不存在与你有什么关系呢?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反正你能观的心已经取消掉了,那鬼神存不存在也就无关紧要。
通过这种中观的道理,我们就会发现,境界对于一个修行者无关紧要。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认知,外在的色法不扎实存在。《般若经》称它为“无所有、不可得”。色法如此,所看到任何鬼神的境界如此,所看到的心念也如此。因此,色法、鬼神、我们的心,全部是不扎实存在的,都是无所有、不可得。通晓这个道理之后,还有什么可以烦恼的呀?
我们现在烦恼,都是为了人、事、物而烦恼,请问某人、某事、某物是扎实存在的吗?不扎实存在。既然不扎实存在,你在烦恼什么?你在对空气烦恼喔。不扎实存在的东西就像虚空一般,你会对虚空起烦恼吗?既然不会对虚空起烦恼,为什么对某人、某事、某物起烦恼呢?某人、某事、某物跟虚空一样,无二无别啊。
如果大家可以这样子去思维,你看,最后没有观心,没有观境,“境智双亡”,境界和智慧两者双亡,了不可得啊!没有观心,没有观境,能观的智慧,所观的境界,两者统统被取消。“还源之要也”,这就是还源的要点。所以,还源之后的答案是什么呢?能观的心不存在,所观的境也不存在,安住在这种境智双亡、能所双亡的状态中,就是“还”门修行的要点。
这个境界已经很高了,有的人修习可能抓不住要点,很难修。如果抓不住要点,先把“数、随、止、观”这四门好好修,有一天一定能懂得还门。要想真正扎实了解,认真读《般若经》和《中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
好,现在回答问题。
问:法师好!求教于您,学佛前,我经过坟墓或遇到送葬等一类事情时,心里很害怕,学佛后,我变得不害怕了。听您昨天讲鬼魔夜叉挑战佛陀的故事后又害怕了,原来真有鬼啊?还敢挑战佛陀,那样鬼还不紧随人前人后吗?
师答:我跟你讲,一些佛经里面的鬼神,其实很可爱,蛮人性化的,没有你想象中那样作恶多端,感觉比我们人间十恶不赦之徒好太多了。请你正向思维,不仅对人世间正向思维,也要对鬼神正向思维,要把他们想象成很好很善良的,而不是要到处要害人的样子。这两天及刚刚,我讲了很多面对鬼神的方法,你们要好好运用。
问:请问打坐时,因疼痛等原因,中间间断了,是否意味着从头开始,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师答:你以为好像破功了,是不是啊?不会啦!如果疼痛的时候没有把腿伸一下或换一下脚,那么你的专注力很难继续下去。一直疼痛,你也无法专注啊。所以,受不了的时候,就正念正知地移动脚、换脚或伸直脚,这样就可以继续专注了。
问:今天打坐时,没在意外面工地在打桩,被您提醒后,接下来的打坐,我就无法观呼吸,而是数打桩次数了,为何?有办法解决吗?
师答:哦,我提醒了你们有打桩的声音啊。真是后悔,不该提醒!你就把我的话忘记,好吗?就当我没说。“无所有、不可得”,我的话也是无所有、不可得,不要执着!
问:请教法师,皈依一定要本人来吗?
师答:最好是本人来呀。要不然你帮他皈依了,他不认账怎么办?他不认账,你白搭了,我也白做了,对不对?如果真的有困难,我还是蛮乐意到府服务的。但是因为禅七期间比较严谨,没办法出去,27号最后一天晚上我又马上要离开了。我通常会任劳任怨,但是这一次机票已经订了,就实在没办法。这样,你可以先帮你家人报名,以后再补真正的一次仪式。
问:请问法师,我每天夜晚会看到天上人来,地上人来,有很多寺庙佛像,还有很多树木和花草。(师:那你是不是幻听幻觉了?)后来,我就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每天回到家中一到晚上就哭。有人叫我去找过很多法师,结果还是一样。也有人叫我找法师开光。法师,我该怎样办才好啊?
师答:哇,你可以看到天人来,地上人来啊?真的,我发现你们好多鬼神的问题,怎么全是鬼神的问题啊?哇,你都能看到这么多哦。可不可以学一下我讲的方法?观察一切法,无所有,不得可!就算看到很多鬼神从天上来,地下来,从四面八方来,你可不可以观察这一切无所有、不可得呢?
就像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车水马龙从十方八面来,我们尚且要把这些扎实存在的色法理解为无所有、不可得,更何况是这一些属于灵界的,精神现象的,看不到的。你可不可也把这些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这些扎实存在的现象,都理解为无所有、不可得呢?这样就比较不会有这个问题了。不然,你烧香拜佛,找很多师父,不是说都一样吗?既然这样,你就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不要再认定这些现象都是那么扎实存在。
就像我手上的这个木鱼,扎实存在,大家都很扎实看到它,不会说有的看到,有的没看到,这个且无所有、不可得。何况你那鬼神的东西,是有的人看到,有的人看不到,所以更是不要去执着了。为什么你们都会遇到鬼神呢?观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以此空性智慧观察一切法的生灭,即能进入“于一切法无所执着三摩地”。
问:法师好!弟子想请问,真的有地狱和西方极乐世界吗?还有人死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师答:哇!你们的心都不在现场,都在未来或者其它地方,没有在现场哦!
关于地狱,可以看《地藏经》,西方极乐世界,可以看《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看佛经里面怎么讲地狱和西方极乐世界,OK?
人死了,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都没有,何苦来这里让自己痛苦打坐?不如及时行乐啊。短短数十载,赶快享乐,不用帮人,不用做任何善事,纯粹为了自己的快乐,周游世界,吃尽天下美食,如果没钱,便去偷去抢,对吧?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会坚持一下:我不敢做!因有来世的观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来世,所以形成“业”的观念。你造了恶业,下辈子堕恶道,造了善业,下辈子升善道。有了这种观念,人们今世就不敢乱造恶业。讲个故事大家听:
有一次,弥兰王问龙军,龙军是一个比丘,问他说:“有来世吗?我没有看到啊!”
龙军比丘回答:“你有没有看到你的肠胃啊?”
弥兰王说:“没有。”
龙军比丘追问:“那它在不在啊?”
弥兰王哑口无言。
所以,没有看到,不代表不存在,OK? 另外,我们人有五眼六通,肉眼只能看到欲界的东西,色界、无色界的东西要有天眼以上才能看到。所以,人死之后去了哪里,不是我们想看就能看到的,要具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看到。
问:念经书和念咒语真的能消业障吗?
师答:是可以的。为什么?因为它能转变你的心,心转变了,业障就消了。就像各位在这里打坐,同样是在消业障。禅修能转化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向内收摄,改变我们固有的思想概念。业障以身体的疼痛浮现出来,我们能忍住,这就是消业障了。
同样,我们诵经念咒语的时候,不会去外面造恶业,不会讲人家坏话,不会打妄想,不会做坏事,这样就是消业障。养成诵经和持咒的习惯,每天都像佛陀及诸大圣贤一样,一心向着圣教,就能渐渐远离欲恶不善法。
问:是真能消业障,还是人们给自己的心魂找安慰、找寄托?
师答:不是找寄托啦!就是像我刚刚讲的,转变你的心,转变你的生活习惯,自然就能够消业障了。
问:念经学佛真的能解脱吗?
师答:能!能解脱!
问:师父,脾气很急躁,可以通过平时走路慢一点、说话慢一点等等,以慢的方式来调节吗?
师答:对!说得没错!连孔子都说,怎么样像个圣人哪?讲话慢一点,温文儒雅一些,就像圣人了。“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远远看好像很严肃,一亲近好温和啊。你们都知道某位大法师,有人曾经计算过,这位法师讲完一句话,差不多过了九秒钟,第二句话才出来。所以,你们讲话可以学他,讲一句停一下,再讲讲。他有一个口头禅:“啊……”,再继续讲,你如果也这样慢调斯里讲,就可以像大法师一样。哇!很温和。这个真的是可以的,放慢些,不要急。
问:怎样做到观察自己的思想?观察是不是也属于思想的一部份?
师答:当然啦,观察也是属于思想的一部份。怎么样观察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意念有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眼睛去认识外境的时候,眼识起作用,你又用你的第六意根去观察眼识的生灭,这个就是用意识认识眼识了。
耳朵听声音的时候,有耳识,接着又用你第六意根去观察耳识的生灭,耳识一直在认识声音,认识的时候就一直在生灭生灭,用第六意根去观察耳识的生灭。你先训练这样子。然后训练到后来,你就会进展到更深的阶段,就会进入《中观》和《唯识》的辩论,如果现在讲两者的辩论内容,现在讲了等于白讲,因为你没有到这阶段。
《中观》和《唯识》的辩论里,基本上《中观》会反驳《唯识》说:心是没办法观察心的,就像刀没办法切割自己一样,眼睛无法看到眼睛一样。刀子能切外物,不能切自己。心只能认识外物,心不能认识心自己。这是《中观》和《唯识》的论证。你先不用管这部分,先用我刚讲的方式,用第六意根去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看前五识。你先训练这个功夫,这是可观察的。
我们能不能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思想?我们所谓的思想是“想蕴、行蕴”之类的,那么五蕴的识蕴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有六识。当然,可以观察想蕴和行蕴吶,识蕴可以观察想蕴和行蕴啊。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观察心本身,而是观察心所法,我们说的贪心、嗔心、痴心,不是心哦!这些严格的说,是心所,即贪心所、嗔心所、痴心所。什么才是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才叫心。所以,心绝对是可以看心所的,没有问题。
问:怎样做到观察心中的不净?我观察到心中不净时,就会心烦意乱,应如何观察才不会处于不净之中?
师答:当你的心已经不净的时候,你也看到不净了,该怎么办呢?保持观照呀,什么事都必不做,不净就会消失。就像一杯混有泥沙的水,很污浊,充满不净。你越摇它,它就越浑浊,你不动,不要去摇,它就会慢慢清澈干净了。一样的道理,你的心有不净的思想,邪恶的思想,你看着它就好了,让它沉淀下去,就没事了。如果为此而造业,你越造业,它就越浑浊、越污染。
问:法师您好!您说痛的时候观察无常,我昨天下午特别明显,痛就念无常,好像那个痛就退下去了,直到实在不行,才将腿伸直,但今天好像不管用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答:这就是无常。之前管用,现在不管用,管用与不管用,本身也是无常。色法所在的神经系统──苦受会无常,能观的心本身也在无常,对象是无常,主观的心也是无常。方法也会无常,你现在用这个方法,下一次不一定用这个方法,明年又改一个方法,方法也一直在变,都是无常。无常的事情是没有一定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道理。
问:打坐时,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世事无常,这个东西不好,我深执着的,用不净观观想,那就不要了,正好解脱,但有时会感到空虚害怕,好像什么也没有了;另一方面世事无常,所做不执着,也不用放弃,心想这个东西也好,则又起了贪爱之心,且放不下。
师答:你问得很不明确哦。你的意思是说,感觉世事无常,该如何处理执着与不执着的问题吗?
既然体会到了无常,对于世事的无常,就要能够坦然接受它。在这里禅修,体会到这种扎实的痛苦是无常的,你不去执着它。那么,世间万物都一样是无常,你都客观去面对,不去执着。以前我们做事情时,掺入太多想要和不想要,掺入太多自己的私心在作祟,所以无法客观做事,无法公正处理。透过无常观,我们对世间任何事物,不再执着了。
不执着,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什么事情都放弃,放下和放弃是不一样的。放下是不执着,放弃是拒绝或逃避。用无常观来放下一切,不执着一切,不代表放弃世界。而是说,当我做事的时候,我就无执着地去做事,公正地做事;不需要做事的时候,我就无执着地放下,而不会割舍不下。是这个意思。
问:状态好与坏总是在变化反复,状态好时,好像一切又都很通达。
师答:对啊,这就是无常!你们有的人说,这几天修得不错,可是某一天某一支香又坐得很不好。不用太在意,这是无常,不会永远坐得很好,也不会永远坐不好。
问:请法师教我们唱“回向”,跟唱学不会。
师答:会教,等一下教,先回答问题。
问:法师好!总听到说有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东西或能量?
师答:真是被你们打败了,本来就是有鬼啊。六道里头不是有一个饿鬼道吗?还有,天道里头不是有二十八层天吗?有时候我们讲的鬼,其实是某一层天的天人吶。比如恶魔波旬,他其实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他在欲界的最高层天,比我们人界的境界高啊。
鬼,当然是客观存在,至少我们佛教六道里头承认它存在。但是,就像孔子讲的一句话,我希望大家谨记在心:“未知生,焉知死?”。自己当下活着,要怎么活都不知道,何必去管死后鬼的世界呢?就不要去想太多啦。孔子另一句话也很好:“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尊敬鬼神,但不要一直想着接近鬼神,不要一直想着要了解鬼神。我们佛法也不提太多鬼神,而是叫你好好禅修,好好正念正知,活在当下。
问:我认为这是人自身的身心问题所导致的幻象,有时我精神不好,入睡前闭眼后脑海里会出现非常恐怖的形象,比电影里鬼片的造型还恶心。但我不怕,因为“凡所有相,皆虚妄”嘛。(师:对,就是这样子啊!)我觉得是人精神不好,大脑神经系统根据我过去业力重新演译构画出来的影像。(师:嗯,很有科学。)佛教讲轮回,难道客观世界存在这种叫“鬼”的充满负能量的有形东西吗?有人说“鬼”怕镜子,见鬼时照镜子有用吗?
师答:你照镜子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照镜子?听说茅山道士是用照镜子的方式把鬼照回去了,不知道是真是假。总之,关于鬼神问题,你根据自己身心体验所讲的也对,你用一些科学的方式来讲的也对。你一直在问鬼存不存在,我的回答是:在佛法里头是承认它存在的。
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晚上再回答。现在教大家唱这个回向偈,你们先听我唱一次。
(法师带唱:“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遍),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苦难,回向一切智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师白:你说这怎么学呢?以前我师父也没有教我,我就是跟着唱,每天跟着唱,就会了。
这一首回向偈是很感人的。那时候我在寺庙,外面养了六只狗,每天早课,先唱前面的“楞严咒”、“十小咒”,狗没有反应,但每唱这一首「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它们就开始长嚎,不只是叫唤,都是长嚎,几只狗比赛,比谁唱得响、唱得久。对这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狗特有反应的。如果是你们,不晓得会不会说:「是不是狗看到鬼了,在那边叫,是不是这样子?」可能你们又会如此问了。
其实,我们禅七期间,一天八支香,七天共有五十六支香,唱五十六遍,应该能背起来。每一次唱的时候,要稍微用心一点跟着唱,就能学起来。在经行的时候,可以试着独唱,一定要独唱才能够学会。为什么寺庙的维那可以带领大家唱?他肯定要先会独唱,会独唱了,才能领唱。在你独唱的时候,会发现某个音节唱不下去,那就在下一支香唱的时候,特别注意那个音节是怎么转折的,就这样练习,渐渐就能学会。
好,休息十分钟,然后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