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5 楞嚴經上的非因緣、非自然性,與傳統佛法講的緣起法,產生矛盾衝突而不能自解

今有弟子對於楞嚴經上的非因緣、非自然性,與傳統佛法講的緣起法,產生矛盾衝突而不能自解,因而詢問:

为什么佛祖在楞严经中说色阴非因缘非自然?世间万物不是因缘和合的吗?
我看《楞严经》看到佛讲五阴非因缘非自然,佛很耐心地一个个地讲,我觉得讲得很明白了,就想观罪性空也应该可以这样,把五阴一个个观空,因为罪也离不开五阴。于是我就观去了,结果第一个色阴就观不下去,怎观都是因缘和合。我想我还是没看明白。
我是想这样观罪的五阴性空的:此罪因何人何物而起(色阴),因此生起什么苦乐感受(受阴),动了什么坏念头(想阴),干了什么坏事(行阴),此罪藏于藏识,要把频伽瓶打开,让罪性归于真如(识阴)。这样把五阴如经中所教一个个观察它们非因缘非自然。这样的观法可以吗?

師答:
傳統上,佛法解釋任何一物的生成,都不離緣起法。但楞嚴經結合了無所有、不可得的空性思想,又結合了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思想,因此而說任何一法皆
非因緣、非自然性,這是為了說明一切法皆究竟義,都是如來藏那個妙真如性。

你所說的非因緣非自然性,當屬楞嚴經裡的這一段經文,我把這一段經文的白話給你,你就應當可以更加了解了:

【經文】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
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晴空,號清淨眼? 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白話】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
好像有人用他沒有毛病的眼睛看這萬里晴空,就只有一個沒有雲彩的虛空,沒有旁的,它「迥無所有」,什麼都沒有!「迥」,就是迥然,沒有東西那個樣子;在這虛空裏什麼都沒有,如來藏也就是這個樣子!在如來藏裏頭,你真明白了,什麼都沒有;那也就像萬里晴空,萬里無雲。你看虛空,就是一個虛空,迥然沒有一物。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就是如來藏這個境界。

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其人」,即是前邊所說那一個人。他以清淨目來看虛空,虛空是什麼也沒有的,只有一個虛空。現在這個人無緣無故的,他眼睛不動彈,就這麼睜眼直視,往前看這個虛空;看久了,他也就生出一種疲倦來了──這叫「發勞」。「瞪」,就是睜著眼睛直視,眼睛不動彈。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他看著時間久了,這虛空就看出東西來;他在這個虛空裏見著很多的華──狂華。什麼叫「狂華」呢?狂華就是不實在的。為什麼有狂華呢?就因為他看的時間久了,瞪以發勞,所以就有種種的狂華出現。

復有一切狂亂非相:不單有狂華,而且有很多很多沒有見過的這種東西,五顏六色。「狂亂非相」,這在虛空裏頭現出種種的形象,都是似是而非的。或者單單見著一個畜生的頭有人的身體,或者見著人的頭有畜生的身體。在這虛空裏頭,見著很多不合乎理的種種形象,根本就沒有見過的。為什麼有這一些不合理的形象呢?都因為「瞪以發勞」,由於眼睛看虛空看得疲倦了,於是就發花了,就看見種種的狂華,及這種狂亂的非相。那麼,這種情形,就是這個色陰的道理。

色陰當知,亦復如是:所以這個「色陰」,你應該知道,它也是這個樣子。我們現在看見世界上這一切有形象、有形質的東西,都認為是實有的;實際上,也就等於這個瞪以發勞,在虛空裏見著狂華,是一樣的道理。

阿難:你要知道,這個色陰的來源,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這一切的狂華和那狂亂的非相,不是從空裏邊生出來的,也不是從眼目裏邊生出來的。

如是阿難:像前邊我所說這個道理,阿難!你要知道!

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如果說這個華和狂亂非相,是從空裏邊生出來的話,那麼它回去的時候,還要回到虛空裏去。

若有出入,即非虛空:若是這個狂華從虛空裏頭能生出來,又能回到虛空裏頭去,虛空怎麼叫「虛空」呢?虛空裏邊什麼東西都沒有的,若有出、有入,就是虛空裏邊還有東西,那就不能算一個虛空了!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這虛空假設不是虛空的話,那華相也沒有地方生出來,也沒有地方再滅回去。好像什麼呢?

如阿難體,不容阿難:就好像阿難你這個身體,你不能說再有一個阿難到你身體裏邊來。虛空裏邊沒有東西,所以這個華不是從虛空裏來的;也就好像你阿難是一個身體,不會再有什麼東西可以進到你這個身體裏邊,你是不能容納外邊的東西的。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假設你說這個狂華是從眼目中生出來的,既然從目可以出得來,就還要能回到眼睛裏去。

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那就這個華的性質來講,因為它從眼睛出來的緣故,它應該有一個見性。

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假設這個空華有見性的話,華出去了,這眼睛裏就沒有華了;華再回來的時候,這華就應該看見眼睛。

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那麼假設狂華是不能見的話,這華出去的時候,它障礙虛空;華若回來的時候,它應該障礙這個眼睛。因為你眼睛裏什麼都放不下去的,如果這空華再回到你眼睛裏來,你那眼睛往什麼地方放它呢?

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晴空,號清淨眼:又者,你見到華的時候,華已經離開眼睛,你眼睛應該沒有翳子,沒有一種障礙物;那為什麼看到晴空,才叫「清淨眼」這個名字呢?這個「清淨眼」,可以有兩個解法:也可以說這個晴空是清淨眼;也可以說自己的眼睛是個清淨眼,因為沒有翳子。

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因為這個,所以你就應該知道,這個色陰本來是虛妄的,也不是由因緣而有的,也不是一種自然性。那麼也非因緣,也非自然性,究竟是什麼性呢?是如來藏那個妙真如性。


很高興早上回答了楞嚴經關於非因緣、非自然性的問題後,弟子領悟了:

好像有点明白了。因缘和合是世间法,经中的这朵花是从真起妄的第一念,在此之后才有因缘和合诸世间法。我不应用世间法去参究妙真如性。是不是这样理解?

師答:
太好了,悟得真好

新加坡弟子回應:
Tks Master n this Buddhist friend for e sharings!! These brief n right to e point words helps me to understand better.
Hi Master!! May I know e causes that leads to e 1st thought of delusion r eg. greed, hatred,habitual n repetitive feeding of one's greed n hatred habits=(习气) n what other causes ??

師答:
The first cause of Twelve Links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is ignorance. We can't find out the deeper cause of ignorance, so it is called ignorance. Sanskrit word is Avidya. Literally, it means darkness without illumination. Actually it refers to illusion without englightenment, i.e., the illusory phenomena for realities. Avidya is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Nidanas. Ignorance, karma and desire are the three forces that cause reincarnation.

弟子說:
Tks Master v much for ur clear ans n sorry to hv taken up ur resting time. 12 links of dep origination=12因缘. So to say ignorance being e 1st cause n thereafter leads to greed,hatred,pride,etc covering up our real Buddha nature.

師答:
Yes, all human being have Buddha Nature, but it is covered by ignorance and lose its bright wisdom.

弟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