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1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2012年12月25日晚上

今天又校對完一份去年在千佛塔寺的禪七開示
現在與大家分享法義
_________________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

时间:2012年12月25日晚上

千佛塔寺义工缮打

洹舟校对、润稿

大寂法师审订

 

我们这里一位居士非常发心,他请了一部《大般若经》,是台湾印的,因为不方便运送来这里,所以他发心把那部经放我那,在此感谢这位居士,阿弥陀佛!

 

由于寺方贴出我的简介,你们今天看了我的简介,看了我的自传,是不是?有居士看到我翻译过一本《瑜伽经》,我的自传里讲过奥修这个人,所以问我对奥修有什么看法?你们听过奥修吗?有没有?大概一半一半。对奥修这个人,赞誉或贬斥的都有。你们想听听我对他的看法,我就讲一下。

 

他的优点是他的口才,他的演讲。他是印度辩论冠军得主,蛮会讲话的,口才非常好,演讲通俗易懂。他讲很多佛教、道家的内容,但是他的根基是印度教,他的诠释法是趋于印度教的诠释方法。他英文非常流利、顺畅无碍,他英文的著作也非常好读,而且比一般外国人的英文还更简单一些,简单而不失流利、优美。台湾的谦达那将他的著作翻译成中文,翻译得很好,翻译过来后,他的书看起来给人一种很深遂、深奥的感觉。

他处处立基于一个修法,就是保持观照,静心观照。他的任何一种讲法,无非要导引人回来观照,任何处所、任何时刻、任何动作,你的心始终保持观照。他用现代白话的一种诠释法,非常引人入胜。他也讲密宗,讲性力派思想,讲Tantra。Tantra在佛法里叫密宗,但他所讲的内容比较接近印度的密宗。佛教的密宗跟印度原来的密宗——性力派思想即亢达里尼瑜伽(Kundalini Yoga)的七个能量中心有很大的关联。

佛教密宗气、脉、明点的修法,也是七个能量中心,来源于达里尼瑜伽(有些地方也翻译成昆达里尼瑜伽),从海底轮到顶轮有七个能量中心,把这七个脉轮打通就可以成就了。除此之外,他大大小小经论都讲,印度教的、佛教的、道教的都讲,这是他的优点。

缺点呢?有的人怀疑他说一套,做一套,据说他旗下有好几部劳斯莱斯名车。也有的人怀疑他性泛滥,在性方面很开放。他认为那些老顽固、宗教家,一直把性压抑、压抑。他主张开放性,他主张Exper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 and transcend it.就是说,经验、经验,经验而超越。你要去经验性而超越性。这样讲出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实际那些经验性而超越的人,好像寥寥无几,找不到

我曾经问过一个在印度非常有名的佛学院喇嘛。这个喇嘛当过Khenpo(堪布),后来到台湾读书,我教过他,其实他已经很有资格当老师了。我跟他讨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他说:其实密宗的双修法是要还俗的,如果是比丘,比丘要还俗后才可以修,不可以用比丘身修双修法。。我问:你在佛学院那么多年,有人去双修吗?他说:没有,没有看过半个。你看,这就是理论跟实际的落差。理论上好像有双修法,实际上真正去修的人很难找到。

他又说,即使有的话,也是还俗后找异性双修。我说:那这些人还俗之后,可以回来再出家吧?他说:对啊,可以啊!我说:那这些人还俗后,有回来的吗?他想一想,说:好像大部份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也意外地得到一个新的感想,就是说 经验、经验,经验而超越,这句话讲得凿凿有理、措措有辞,可是为什么佛陀始终期望我们禁欲?《天台止观》里告诉我们要呵五欲,要呵斥五欲。

问题就出在这里啊,经验而超越本来有理,但真正去经验后,欲望像个无底洞,永无满足的一天。若能双修一小时,想修到两小时,若能两小时,想修到二十四小时。欲望是无底洞啊,不能去经验的,一去经验,就像吸毒一样,跳到黄河洗不清了。他的团体有性过度开放这个问题!

后来,我又得到一些秘密信息,原来很多国家都不欢迎他入境。原本他住美国,后来美国也不让他住了。据说他在美国搞军火买卖,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所以,做太大了,名利当前,就有一些人会忘记自己原本修行的方向。他真的很会诠释真理,但实际上有些教行不一。好,这部份就先回答到这里。

 

另外再讲一下,在家居士如何看待居家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烦恼,包括求不得苦怨憎恚苦怨憎恚苦即是说两个恋人一开始很恩爱,成为家人后,最后变成每天吵架、打架,但又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开在一起很苦;爱别离苦是说男女之间非常恩爱,可是却会面临恩爱之下要分手的痛苦。这些苦,其实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实,也就是佛陀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苦!

曾经有一位妈妈,她的小孩发高烧,医生跟她说小孩频临死亡,已经没得救了。她痛哭流涕地跑去找佛陀,请求佛陀救救她的小孩。结果佛陀告诉她:你到村子里面找一户人家,看看哪一户人家家中不曾死过人的,你就请那户人家拿一杯牛奶给你的小孩喝,你的小孩就会好起来。结果,她遍寻整个村庄,却找不到一户不曾死过人的家庭,她的小孩就这样往生了。佛陀用这个例子让这妇女节制她的伤心。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户人家是没有遇到过亲人往生这种事情的。

所以,对于爱,我们要学习淡然,学习升华。否则当两人非常相爱的时候,如果其中一方发生意外,生命垂危,那另一方的心情绝对是掉入谷底,也不想活了。我前几天跟你们讲过,爱情在前、中、后阶段都是苦,你们还记得吗?第一个阶段为什么是苦?因为在寻找相爱的人的时候,总被人家拒绝,所以是苦。中间阶段为什么是苦呢?因为找到之后,要为三餐温饱去奋斗打拼,常常聚少离多,爱别离苦。最后阶段为什么又是苦啊?因为年老了,自己病痛缠身,还要忙碌着带另一半去看病,最后其中一方先死去,眼睁睁与自己的爱人分手。所以,爱情的前中后阶段,都是痛苦的。

我们学佛之后,一定要认清生命的本质无时不刻都在苦!就像各位禅七期间,我们每一支香的打坐,前中后阶段都在苦。为什么?一开始要打坐的时候:哎哟!又要打坐了!又要痛苦了!苦啊!中间阶段:哇!难熬啊,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到了后阶段:“痛苦啊,骨头都要断了!” 不过我发现你们都很坚定,很坚强,都很会忍耐,我想这是共修的力量造成的。人比人,气死人,就算输人也不能输阵,都不想输给别人,所以就会坚持下去。若是在家里,你们坐个五分钟、十分钟可能就起来了,很难坐上一小时的啦!

这个苦,无时不刻都存在,打坐是苦,工作赚钱是苦,爱情也是苦。该怎么办呢?要学会我今天教大家的:观察无常。

我不知道你们参加完禅七之后,对无常这两个字的理解有没有较大的改变。如果只是听经闻法,在师父弘法时听到,你就会没什么感觉——无常嘛,老生常谈!可是当你在痛苦中经验了无常,那就深刻了,这种痛苦中的无常会让你对无常的理解更加深化。

因此,生命中任何痛苦、挫折来临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理解真理的时刻。在苦的时候,我们才会更深入真理。快乐的时候都是嘻嘻哈哈,得意忘形,很肤浅,很难深入真理,但是苦的时候我们会反省。所以我们要珍惜痛苦的时刻,更深入生命的本质。

千万不要因为痛苦而轻生,自暴自弃,想到自杀,千万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好不容易出生为人,这种率比兆分之一还要小。佛陀说过,我们造恶业居多,善业极少,因此生生世世居住在三恶道为多,居住在三善道为少。我们这一世好不容易出生为人,如果因为一点痛苦而自杀,从而掉入地狱,求出无期,这是非常可惜的。地狱的痛苦比起人间的痛苦,苦上好几万倍!你还想要掉入三恶道吗?好不容易出生为人,下次再得人身,不知要到公元几千万年了哦,说不定这个地球已经没有了,要到另一个星球去了。

我们通过打坐,通过禅修,知苦而离苦,然后运用到生活中也是保持知苦离苦。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有不愿意打开的心灵。希望大家再苦都要能够放下。学习放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先接受眼前痛苦的事实,接受之后看能不能处理。如果可以处理就把它处理掉,如果处理不了也要放下。处理得了,放下!处理不了,还是放下!藏传佛法里有句话:如果事情能够解决,何需烦恼?如果事情不能解决,烦恼也是多余。”所以,无论事情能不能解决,都无需烦恼。与大家共勉,珍惜生命,再怎么样都要穿越生命的长流!

 

  问:师父好!我们佛弟子,供养房子给师父。师父要在梅州的地方建寺院,来到城里才有地方方便给弟子开示。请问我们做弟子的这样做有罪吗?

  师答:咦?为什么有罪?你发心很好啊!不是让师父有个地方弘法开示吗?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样有罪?这是种很大的功德啊!怎么说有罪呢?不晓得你在说什么呢,没事啊!

对了,说到这个。我想到一个很好笑的事情跟你们讲。禅修,本应内观,不少人却是外观。有位居士菩萨说,她认真观察我,从正面看我像二十几岁的小和尚,怎么这么年轻呀?吓一跳!可是从侧面看、背面看,却怎么看都是五六十岁的样子……然后听我讲话呢,感觉慢条斯理,很像老和尚,没有年轻人的朝气。还好,她说后来渐渐习惯了。这就是没有内观啦,没有内住、等住,跑去外观了。禅七期间,应努力精进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而非张开眼睛看师父这身臭皮囊。

 

  问:师父,打坐时只专注于某一人或事,例如始终专注于想着您在台上,我们在台下,或把自己想象成一桩木头钉在那里,这样对不对?

  师答:为什么想这个,为什么要想象呢?不用想象呀,只是内观,观察自己的身心。观察诸法实相,无需想象。 六妙门已经教了五,已经够你们修的了。还有无常、苦、无我的观照,观呼吸的法门,九相心住的前四个,已经教了不少,按这些内容去修。我教你们的内容里,没有想象的观法,不用想象。

 

  问:打坐后容易打哈欠,是不是我把禅修变成眠修了?

  师答:这个也有趣。我发现每一次打坐快要结束的时候,都会听到某个人肚子打嗝的声音,总会发出长长“嗬”的声响。我每次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嗯,时间快到了。(大家大笑,每个人都有同感)

打哈欠不一定是眠修,打哈欠说明有昏沉盖。禅修时要把精神往上提,精神不集中,就容易往下沉了。既然往下沉,我们就要把它往上抬,达到平衡。大家可以修修慈悲观,慈悲观是要我们散发快乐给众生,同时我们也会活在快乐中。快乐是喜悦的事,是跃的,相对能够提振精神起来。所以修慈悲观,不会那么爱睡觉,可以帮助克服昏沉,大家可以试试。

 

  问:修无常、苦、无我好像一直在思维中,对不对?

  师答:没错,是一种思维。这个可以用来作为法义的思维,但现在是正式禅修,你可以就身心本身去观察它的无常。,是有分别心,《瑜伽师地论》中说是有分别影相,而修“止”是无分别影相。用无常、苦、无我观察身体的时候,是有所思维的,因为我们在用有分别的心去观察。

 

  问:法师好!菩萨和佛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给我们描述描述,好吗?

  师答:哎!你们都不活在当下!你们是不是觉得观呼吸、观无常、苦、无我等太枯燥了,所以想观观佛菩萨的世界啊?可惜我没有神足通,不然变出来给大家看看。佛菩萨的世界是什么样,可以参照《阿弥陀经》,从中可以知道极乐凈土七宝琉璃,黄金为地,很美的境界。现在有些卡通,按照经典而画的,可以上网看看。查优酷或是土豆网,输入“阿弥陀经、卡通”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相关的视频。还有,回去可以看《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就是专门在描述各个佛国凈土,都是非常庄严的。

 

  问:门中不见内外相貌,和门中境智双亡,有什么区别?

  师答:不见内外相貌,好像什么都没看见。门中境智双亡,也好像什么都取消掉。区别在于,门是纯粹不再用数息、随息,放下所缘对象。所缘境本来是呼吸,现在放下观呼吸,安住在寂静的心中。不见外在的色法,也不见内在的呼吸或心法,就这样安住。至于门,为什么境智双亡,最后也什么都不看了呢?因为过程中不断地向内寻找能观的在哪里,找、找、找,最后达到境智双亡,从而安下了心。这里有一个过程是不断找心在哪里,最后怎么找都找不到,好像在胸腔,可是当似乎快找到的时候,它又跑到腹腔,似乎快找到时又跑到大脑,突然又跑到脚上……跑来跑去。

也就是说,门是透过一连串的追寻,一不断追查的过程,最后境智双亡,安了下来!而门是没有追寻就直接安下来,因为修了数息、随息之后,觉得数息、随息比较粗糙,认为观呼吸也是一种干扰,所以放下所缘之呼吸,而安止下来。

但是,我发现你们大部份的人,都不用止门和还门,直接就“安”下来,直接就沉了,你们应该要令心往上扬。

 

  问:心还是可以找到的,妄念起时,心出现了;觉知痛时,心出现了;觉知呼吸的连绵时,心连绵不断;当心到处可见时,就Game over了,要玩又要重新来。

  师:这个描述大家听得懂吗?他始终发现有心的存在。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心一直在跑,有没有?(该学员:有)对啊,就是这样play the game,没错!但是没有Game over,心到处跑,你就一直看,看到无心可看,你就安下心来,也不是Game over。如果已经找不到,你就不用再找了,坦然安住。

 

  问:脚不痛时可以玩久些。

  师:当然啦!各位,你们不要太担心脚痛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密集禅修,一天八支香,脚才会这么痛。只要能够坚持早晚各打坐一次,很快就能体会到轻安,就会对禅修很有兴趣,很想修,渐渐改善,不再有太大的脚痛问题。希望大家回家后,要养成早晚打坐的习惯,否则前功尽弃是很可惜的。

 

  问:阿弥陀佛!法师请开示正知正念,感恩法师不厌其烦!感恩法师慈悲!

  师答:正念正知,我之前讲过,再讲一次。比如割草,“正念”类似把草抓住,“正知”就像用镰刀割下去。“正念”拉住草,“正知”砍下去。正念的念也可以说是念,什么?忆念「要安正知」,此即正念正知合起来的意思,也就是记得要保持正知、正知、正知这件事情。

  什么是“正知”呢?《瑜伽师地论》里用四个字表达:正知而住。正知后,心易安住,更能回过头来帮助心安住于正知中,一直保持觉知、觉知、觉知,是一种良性循环。比如,我在敲木鱼,拿着锤子敲的过程中,正知、正知、正知,每个连环动作都正知,打下去的时候正知,耳朵听到声音也正知,手拿着的动作也正知,一直在正知、正知、正知。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这样,这个叫正知而住。正知与正念通常是伴随在一起。正念英文叫mindful, be mindful保持正念。

 

  问:师父,皈依之后有哪些戒律?

  师答:五戒,即杀、盗、淫、妄、酒。

 

  问:我看到一些人对皈依的人说:“你还信佛呢,不该怎样怎样的……”或者说:“你信佛的,应该怎样怎样,必须这样或那样做……,牺牲是应该的。”有些本来不想做的事情,皈依的人也违背自己意愿去做了。请问师父要怎样面对这种舆论压力,周围生活圈的言语压力。

  师答:你就持戒清净嘛,持戒清净,别人就无话可说了。不然,你就不要跟人家说你是佛教徒。密宗就很重视这一点,不轻易对别人说自己是密宗行者,怕别人听了就贴标签,这样别人就不会用密宗的高标准来要求修行者。如果觉得五戒或佛教徒的称谓,给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那就默默修行,不要到处跟人家说:“我是佛教徒哦!我是佛教徒哦!……”否则,别人就会用“慈悲”要求你:“你佛教徒要慈悲一点哦!要怎么样……”他用“慈悲”一棒子就把你打死。做任何事不符合他的意思,他就打死你:“你这么不慈悲哦,这样算佛教徒吗?”

 

  问:皈依与不皈依在学佛法中有哪些区别?

  师答:这个好像讲过了。皈依算是一个注册程序,从国小、国中、高中、大学一路读上来,有哪一间学校你没有注册的?没有注册怎么拿毕业证书呢?都是要注册,填入学数据的啦。大家来这里禅修有没有填资料啊?(学员:有)有嘛,都是有程序的。入佛门,也是有个程序,要填个数据,师父帮你做个皈依的仪式,这就是传承。

学任何世间技艺也是这样,有个传承,学佛不皈依,也就没有了传承。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网络上可以了解很多佛学知识,去图书馆也可以借阅很多佛学资料。但是,问你是不是佛教徒,你就没法回答了。你可能说:“我什么都学,我各个宗教都学。”各个宗教都学,请问你到底通往哪里?你变成“大杂烩”,你可能阿拉那边,可能耶和华旁边,不晓得你通往哪里?所以,皈依就是确认你是佛教徒的身份。

 

  问:皈依之后,您是不是会带领皈依在您门下的弟子修行?

  师答:我不知道,这个要随因缘,我已经说过,大家该怎么依师。不是师父叫你们来修行,是你们自己想修行,跟师父请法。不管哪个师父都一样,我是讲普遍道理给你们听。你们要跟随师父,就要主动请求师父教你,好好向他求法。皈依只是一个仪式,皈依之后,大部份的皈依者并没有紧跟着师父学。因此,皈依之后,如果要跟师父学,自己就要紧跟着师父的脚步,自己要跟好,不要跟丢了。做弟子的要跟好师父,跟好了,自然而然就能学到师父的东西。不会说你想要跟着某个师父学,他还不给你法修,不告诉你佛法,没有这么不慈悲的师父啦。师父看到你很虔诚的心要学,自然会传授佛法给你。

 

  问:皈依之后,是否也可参加其它宗教的学习?

  师答:最好是先把佛法的根底打稳了,再和其它宗教交流。否则,很可能变成异教徒了。如果刚皈依完,马上就变成异教徒,那还要皈依做什么呢?

比如我二月要去菲律宾弘法,那边的住持就跟我说:“现在有三个准神父以及三十几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组成的团体,他们想学禅修。法师,你201327的时候带他们禅修,教他们禅法好吗?”我说:“好!”这种情况你就可以交流了,或者他们不是想学禅法,只是想宗教对话,也可以。

如果你在佛法上只是刚入门,马上又迫不及待地学其它宗教。不能说不可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你爱怎么看资料就怎么看,谁也没办法禁止你。可问题就是,你到底何去何从?你是要去阿拉那里,还是耶和华那里,还是阿弥陀佛那里,还是到诸佛三千大千世界那里?你到底要去哪里呢?不知道呀!你死的时候怎么办啊?联合国?联合国来给你庆祝么?所以,自己要考虑清楚。

 

  问:不皈依,是否也可像皈依之后的弟子一样修行得很好?

  师答:也可以的。透过大量的阅读,自己学习,也修得很好,这种情况,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人一辈子不学佛,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可是人非常好,铺路造桥,乐善好施,还有脾气很好,和蔼可亲,不会凶不会暴躁,这种人也有很多。但是,差别在于我们有修行的人,念念修行的功德,全部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一切智智。而本性纯厚的人,由于没有学佛,他念念之中不懂得将他的善根、福德资粮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没这个概念,因此在佛道上没有累积的作用,他没办法成佛。他还是要生死轮回,下辈子可能再度成为一个大善人,可能成为有权势的政治家,甚至成为天王,他的福报会很好,但是跟成佛之道就无关了。

 

  问:师父好!行住坐卧都可入定,为什么禅修要打坐?

  师答:因为禅修是根本!行住坐卧,六根触六尘,全部的感官都动用是很复杂的情况。禅修是先关闭五根,然后好好训练意根,沉下心,好好专注。如果打坐如此单一的情况,最纯粹的状态都修得一塌糊涂,你怎么可以期待六根全部发用,在复杂的环境中还可以保持一心不乱?还可以如如不动?打坐,是在一种最凈化、最纯粹的状态中,把自己的心整理好。

 

  问:是因为打坐能消业障,其它情况下不能消业障吗?

  师答:当然不是啊!佛教全部的修行,诵经、礼佛、拜佛、持咒、造佛塔、供养三宝,或是禅修、深入经藏,这些都可以消业障,统统可以!不是只有打坐能消业障,但是,打坐能让你更深刻、更清晰地观察到自己内在的随眠烦恼。本来很多业障与随眠烦恼需要时间、时节、因缘才会成熟,报障、业果才会出来。通过打坐,能提前把那些的随眠烦恼的种子引发出来,快速引发,快速消业。

 

  问:寺里的佛陀尊像都是三分睁眼打坐,我们闭眼打坐符合佛陀教法吗?

  师答:我讲的你们都忘光了。我说过,如果你昏沉,你可以睁开眼睛,可以开两分、三分,越贪睡,可以把眼睛睁开越大,甚至全开都可以。闭眼睛的用意是减少外面的人、事、物对你的干扰,否则你会看到别人走动等一些景象,扰乱了你的观境。闭眼睛,目的是收摄六根。

 

  问:法师您好!今天早上,您发给我们的盘片里有“普回向真言”和“吉祥颂”,我超想听,你教大家唱好吗?

  师答:好,等一下再唱,等一下哈!

 

  问:今天圣诞,祈请法师恭唱“普回向真言”、“吉祥偈”,感恩!

  师答:两票了!已经投了两票了!

 

  问:师父,过去做错一些事情,无法得到家人和周围朋友的原谅,怎样放下别人对自己的责备?在他们面前,总觉得羞愧,总是担心过去做错的事情被人发现,受到周围人的谴责、责备,每天处于焦虑之中,应该怎么办?

  师答:我说过,就是忏悔嘛!你得罪了哪个人,对谁犯了错,最好找当事人忏悔,这是最直截了当的。找到当事人,请求他们原谅,很坦白认真地告诉他们:我知道错了,我愿意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如果他们是顽固的人,没办法说清道理的人,那你只好找佛菩萨发露忏悔,不断地忏悔。用我之前教你们的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唱一句拜一次,唱一句拜一次,拜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拜到身心俱疲,这样就比较容易忏悔干净。但是,除了自我的忏悔,需找当事人的主要原因是他可能责备、谴责你,所以还是看看能否找到当事人,直接向他们忏悔。若找不到或距离太远,可通过现代电子通讯。若各种善巧方便都试了,或者找了当事人忏悔,对方不肯原谅你,凡此种种情况,你既然已经自我忏悔,也向佛菩萨忏悔,你就应该放下,不让再搁在心上。

 

  问:网上怎样搜到每次打坐之后所唱的歌?

  师答:你说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首歌吗?可到下列网址去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2NTc3MDMy.html

  里面搜集了我的开经偈与回向文,若你只想学回向的部分,你可跳到后半段去学。时间关系,既然要唱歌,大家就来唱吧。你们要唱哦,不要放我鸽子哈!你们有歌词吗?没有啊。当你心情不愉快,想不开的时候,多听这首歌,带给你吉祥!

 

音乐起,法师很动容地、深情地、发自内心地唱“普回向真言”、“吉祥偈”:

 

普回向真言:

  娑摩啰  娑摩啰  弭摩曩  哈萨啰摩诃  咱哈啰吽

 

吉祥偈: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上师哀摄受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护法常拥护

 

这里的喇叭有一点杂音,你们家里如果有好一点的音响,放起来会更好听。这CD录音的品质是很好的,你们回去听感觉会更好!

我们欢乐,也要禅修,休息十分钟,回来禅修。圣诞夜是今天还是昨天啊?(学员:今天是圣诞夜,昨天平安夜。)这样啊?那通常圣诞节是过昨天晚上还是今天晚上?(学员:两天都过。)两天都过,还是你们不清楚?不清楚也没关系。休息完,准备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