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09-14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2012年12月26日上午
今天又校對完一份去年在千佛塔寺的禪七開示
現在與大家分享法義
_________________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
时间:2012年12月26日上午
千佛塔寺义工缮打
洹舟校对、润稿
大寂法师审订
“还”门修到最后,怎么知道自己证得了呢?
“心慧开发,不加功力,任运自能破折,返本还源。”这就是证。不要小看这个一直找内心根源的动作,找到后来就会心慧开发,内心的智慧、内在光明的智慧就会开发出来,一旦开发,就再也不用找了。“不加功力”,不必再有任何的作意,而且自然而然可以破折,然后返本还源。
破折是什么?破掉那个折境。我们所看到的境界都是枝微末节的,那些境界起起伏伏,一直在变,不断在转折,所以叫折境。折境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是虚假的、虚幻的、虚妄的,重点是回到根本,返本还源。
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万法唯心造。找心,请问找得到、找不到?找不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讲得更详细一点,是一切无根源。你说唯心造,心在哪里?最后发现心了不可得。如果修“还”门修到这个境界,发现无有一法可得,连一心都了不可得,那就证得“还”门了。如果对“还”门还是无法理解,可以先修习前面的四门,因为“还”门跟“净”门需要一些佛学基础。多思维、多听闻佛法,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的。
最后一个是“净”门,我先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然后再看经文。怎么理解“净”门呢?五个字:自性清净心。安住在自性清净心中,就这么简单。如果是密宗,会说安住于本觉,而禅宗则说“见性”——见到本性,其实就是见到自性清净心。禅宗有很多术语,比如“见性”、“真如”、“本心”、“本性”、“自心”、“自性”等,其实都是在指同一件事——佛性。见到你的佛性,见到你的自性清净心,见到你的如来藏,都是指同一件事。懂了这个以后,读《六祖坛经》就容易了,每次看到 “自心”、“自性”、“本心”、“本性”、“本地风光”等等名词的时候,你们就要清楚,指的是佛性。
不过,《六祖坛经》讲的“自性”与《中观》所破的“自性”是不一样的哦。同样是佛法,六祖肯定“自性”,龙树菩萨否定“自性”。到底是要肯定“自性”、还是要否定“自性”才对啊?都对,因为讲的东西不一样!六祖大师讲的“自性”是指佛性,佛性必须加以肯定。而龙树菩萨讲的“自性”不是佛性,而是说事物可以永恒不变、自己独立存在的特性叫做自性,然而,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物能够永恒不变,能够只靠自己而独立存在,所以龙树菩萨指出万物没有“自性”这回事。
各位,你们不要小看我现在所讲的这件事哦,这件事很多人搞不清楚,这是需要做学术研究的。你们如果去做学术研究,要花去很多时间,我现在讲出来,你们就省下很多功夫了。你们要清楚“自性”的两种含义的区别,现在这里讲的是“自性清净心”。
修到“净”门,什么都不要做了,安住在自性清净心中。有的人不晓得“观”门要观什么,观身体、呼吸及心灵,有的人观得起来,有的人观不起来。也有的人不晓得“还”门一直在“还”什么。如果你对之前的各门都不相应,不妨修这个看看——安住在自性清净心中。但是问题来了,你的自性清净心已经显发了吗?这是问题所在!如果把一堆垃圾误以为是自性清净心,你将安住在一堆垃圾中哦!所以,你们的自性清净心一定要能够确认,明确无误才行。
修的时候,“行者当知,若离境智,欲归无境智,不离境智缚,以随二边故,尔时当舍还门,安心净道。”这里又是一个逻辑,听清楚哦,否则你们等一下大脑又会卡住了。
修行者应当要了解一件事,前面第五门“还”门所讲的“境智双亡”,即是第六门“净”门所讲的“离境智”。如果我们想要离开境智、达到境智双亡,归于没有境智的分别,则终究不能离开被境智所束缚。为什么?因为你是从境与智的对立中修“还”门而达到境智双亡。就像我们观呼吸,有所缘的呼吸境,有能观呼吸的心,这就是对立。修“还”门呢,回到内心去观察自心,但不管是怎么样,始终存在所缘之境与内在一心的区别,境与智终究是对立存在。
现在,要透过“还”门离开对立,达到境智双亡,但是,一开始是有对立的。到证得“还”门的时候,当然就不对立了,但一开始对立的。所以,要指出的重点就是:“还”门的修法没有完全离开境智的对立,离开之时则是透过境智的对立,最后返归心本身了。
所谓“不离境智缚”,就是越想要从境与智中离开对立,反而越是被境智所束缚住。举一个例子,比如你贪吃一块蛋糕或饼干,很想吃,发觉贪心生起来了。好,这时候修“还”门,你现在不要去看这个蛋糕或饼干,你要观察这贪欲的心,往内修,寻找那个贪欲的心从哪里发起,这是修“还”门。那么,第六门“净”门就告诉你:你看,你没有离开被境智束缚啊,你有看到一块蛋糕或饼干,同时你有能观察的心。这个时候,你返回自心去寻找那个贪欲心是从哪里生出来的。OK,你有贪欲心生出来,你才收回心去看贪欲心啊。我重复讲一遍:先有这个蛋糕摆在面前,接着贪欲心生出来,这时你觉知:哦,不可以有贪欲心,要回归内在看看贪欲心从哪里生出来。你看,这整个过程是不是跟这个蛋糕、饼干脱离不了关系啊?它引起的嘛。所以,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你按照第五门的修法,没有离开境与智的对立,境智的对立关系你没有取消掉,还是被束缚的。
“以随二边故”,你被绑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随着二元对立了。就像我刚刚讲的,有爱吃的蛋糕,有贪欲的心,你随着两边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要舍弃“还”门,安心“净”道。再度把第五门给放舍掉,纯粹把心安住在自性清净心中。
“知色净故,不起妄想分别,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息妄想垢。”因为安心在自性清净心里,从此,看到的色法,统统清净,蛋糕也清净,饼干也清净,垃圾也清净,任何东西包括以前看到觉得肮脏的,全部变清净,原来清净的还是清净,原来不清净的现在看到也都清净了。这就是“知色净故”。什么道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干净的容易理解,原来不干净不清净的,为什么现在看也都是干净的、清净的呢?为什么?心清净则国土净!你们可以了解吗?同样是这个世间,有的人觉得这是五浊恶世,而一个瑜伽行者经过修习九相心住,达到止观双运、任运转道之时,他出定之后所看到的全是诸上善人,全是清净琉璃的世界。
由此大家可以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命运大不相同,跟人的心有关啊。不要去责备外境了,外境是无辜的,外境完全是由你的心所放射出去的一个image,一个投影。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可以过得那么好?因为他的心提升到了那个高度,他的心展现出来的万法就是那一种模式。你的心在这种高度,所以展现出来的就是你目前的生活模式。你目前所能够认识的周遭朋友,各个都不大一样。为什么?心!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很快乐,天天是星期天?为什么有的人每天生不如死,都要很努力地挨过这一天,好像数馒头过日子?一样是这个地球,一样是差不多的华人世界,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道理就在这里啊。
所以,一旦一个修行者透过止观、禅修开发出自性清净心之后,依着自性清净心而生万法,那么所生的万法都将是清净的,所看到的色、受、想、行、识都是清净的,不仅内在的五蕴清净,外在的五蕴也清净。这是修了瑜伽或止观之后能够展示出来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不晓得大家能不能真的理解《维摩诘经》,《维摩诘经》非常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心净国土净。你要去哪里找清净的地方?你要去哪里找净土?就在此时此地,就在这里。
因此,“知色净故”,已经达到自性清净心,知道一切色法都是清净的缘故,再也不会起妄想分别了。为什么会起妄想分别?因为有的漂亮、有的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黑、有的白,因为有这些对立,你才会妄想分别。如果看出去清净平等,一切清净平等,要打什么妄想,要起什么分别呢?一切清净平等的情况下,怎么分别?无法分别啊,就是这个意思。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仅是物质现象清净平等,连精神现象受想行识也是清净平等,无法分别的。以前看到某某人,你觉得他很差劲,他的品格很不好,自从你达到自性清净心之后,看到他没有不好的一面,只看到他的优点。目前我们是怎么样?统统看别人的缺点,数落人家的缺点,一点优点都没看到。所以,从你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到你的心有几分清净。越会批判别人,你心越脏,越要赶快去净化。越能够看到世界的美好,越能够赞叹别人,你心越干净,心越阳光。所以,当你看到他人的受想行识,也是一样清净平等,没有任何尘垢,这个时候就“息妄想垢”,息除自己的妄想了。你就不会想再想要跟人家竞争,不会想要把人家压下去,不会想要害人家,不会觉得别人嫉妒你,不会再觉得别人在打压你、欺负你。不管是你被害还是你害别人,你不再有这种妄想了,因为你看一切都清净平等,水乳和合。
自性清净,都源自于自己的一心。想想看,不觉得跟人家计较或者起冲突,是很愚痴的吗?为什么?一切都是从自心延伸出去的万法,跟人家吵架等于是在跟自己吵架,因为那是你的心。跟别人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外在都是源自自己的一心,是自己在跟自己对立。
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记得,你现在所面临的世界就是你的心,你要对自己完全地负责任。这个道理佛法早就指出来了,直到现在,西方的一些学问,比如《Secret》(《秘密》),比如《零极限》(《Zero Limit》),这种书才一本一本地出来,讲出这个道理,讲出这个秘密。实际上这些理论,佛法全部都有,二千五百年前早已具备了,只是佛经都是古文,没有用现代白话诠释,很难理解,所以大家不晓得佛法的好。希望现在大家听到之后,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啊!从此好好运用这个法,让自己安住在自性清净心中,看到都是美好的,充满阳光,都是好运,没有世界末日。希望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下面回答问题。
问:老师,回向唱不好,用念可以吗?功德一样吗?
师答:当然可以念啊,但是意义不大一样。你们听听看,同样是回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法师分别口念和唱诵,让大众对比效果)用念的和用唱的有什么区别?用唱的比较有宗教情操,比较有感染力。有人说:“为什么法会每次唱那个‘炉香乍爇……’都唱那么久?唱好慢,唱到我中气不足,快要接不上气了。”好,那你如果用念的:“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这味道就没了啊,感觉就没有宗教性了。(法师唱“炉香乍爇……”)一唱,哇,诸天鬼神全部来到现场!如果是念,鬼神没感觉,不感动,没有什么感染力。大家不是都能看到鬼神吗?你下次分别用念的和用唱的试试看,看号召鬼神的力量怎么样,大家很多都有鬼神的感知嘛,你可以去试试看呀。用念的和用唱的都可以,差异就在感染力不同,希望大家了解。
赞叹:师父,您学如浩瀚,德能兼备,细心细致,谆谆善诱。我想让我的亲人皈依您,鉴于目前其它原因,暂时皈依不了,另找机会吧。(师:OK!)叩谢师父这些天来对我们的无私恩惠,弟子敬上!
问:师父好!听说有一种往生被,盖在将死去的人身上的被子,这种被子对往生的人有什么作用?应该怎么使用?
师答:有的人往生时会盖往生被。盖往生被是说对于往生极乐世界有极大的加持力,通常伴随着法会等佛事,诵持《阿弥陀经》、《赞佛偈》等,加上助念,祝福他往生。历来形成一种习俗,认为人往生盖上往生被,对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较有效。通常一些寺庙都会提供往生被给大家请,所以要问问,看哪家有,如果千佛塔寺有,你也可以向千佛塔寺请。
问:师父您好!请问今天下午第二支香时,忽然感觉很容易进入相对安静的状态,想要禅修的欲望增强。打坐时基本不痛了,身体自然很直。感觉身体整个变轻了,有一点飘飘的感觉。我忽然觉得念头轻,人就轻,念头粗重,人就粗重,打坐就痛,请问这种现象可否?
师答:打坐状态好的时候,气自然会把脊椎冲直,不用着力就直了。状态不好,你用力挺就很痛,腰弯下来就觉得舒服,让人感觉未老先衰。你所说的现象是对的,通常脚痛,是其中一边痛,身体扭曲变形挣扎,总觉得受不了。当你能够坐直的时候,是不大痛的,而且能够感到轻安,念头也会单纯,妄想会减少,较能专注于鼻端,纯粹专心在所缘境。
问:可能我较急于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禅修力量弱,禅修功能偶尔能帮我解脱一些问题时,我就高兴,大部份不能时就生烦恼、生怀疑,有时会特别害怕,感觉很无力,这样坐有用吗?
师答:有用啦!你们一定要切记,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啦,如果一步登天就没有凡夫了,大家都成佛。我们现在在这里打坐会经历痛苦的阶段,我已经跟你们讲过,你们在这里不要感到挫折,现在是密集禅修,痛是正常的。你们回家后,如果能坚持早晚各打坐一个小时,很快就会有成就感了。间隔很久才坐一次,不大会痛,那个时候容易生起轻安。
问:无常到底修得到吗?是不是一场心理游戏?
师答:不只是心理游戏,你如果把它当作游戏,它就只是游戏而已。你要至诚恳切地去观修无常,那么你面对人世间,才可以观察一切法都无常,对待一切的人、一切的事情都无常。这个就是证,什么是证?证就是说,你在禅修的时候,有体证,这个体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如此观察无常。如果你把它当作游戏,那就有点小看这个“无常”了。
问:您光盘中有讲到破情执,您现在能摘要开示一下吗?
师答:回去再慢慢看吧,这里我们以禅修为主。假如没有破情执呢,在禅宗里头有一个破生死关,破牢关,那你就破不了。为什么?你在这里坐、坐、坐,心里却在想爱人,想着那个非常庄严的男子或女子,或者是忽然看见一个非常庄严的陌生人进来参加这个禅修,深深被他吸引,就会产生情执。
曾经有一位女道友发心参加佛学班,当时来了两三百个人,结果呢,第一天来,“哇!我找到真命天子了!”她来是找真命天子的,真的啊,最后他们结婚了。当然了,如果是情投意合,我们也无可非议,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本来发心求解脱,结果因情执而退了道心,这就走错方向了。所以,这个情执一定要破,而且是最难破的。男众是色欲,女众是情执,男女各自与生带来的,很难破。
另有一次讲经时,讲爱情的三步曲,讲到前中后阶段都是苦。一个男众居士过来跟我说:“师父,虽然你这样说,并且说出家有多好,可是我觉得还是娶老婆好啦!不然像我这样子,我已经没有老婆十几年了,那对我真是折磨啊,我又不想出家。”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再找一个,再娶呢?”他说:“有啊,我在找啊,找不到啊!”然后他觉得他深深被五戒所困扰,杀盗淫妄酒,可是没有老婆他就受不了。你们看这个事例,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很大的问题,真的需要突破。
问:《杂阿含经》大致内容及观念如何?我们在禅七训练结束后,该如何学习?
师答:希望你们回去真的要好好看《杂阿含经》。《杂阿含经》基本上把所有的禅修方法都讲遍了,你如果好好看,认真地吸收,而且能够为人讲说的话,你将成为一名禅师。事实上,不用整个看完,假如你可以通《三十七道品》,就可以讲一大堆内容了,已经可以成为禅师了。《三十七道品》中,仅仅「四念处」就可以讲很多了,我在生命电视台讲一百六十集,讲到最后一集也没有讲完《四念处》。光是《身念处》就够你讲了。或者只会阿那般那念,教人家安那般那念,能够让人入定,那也很强了。认真学好《杂阿含经》,不仅仅懂阿那般那念、四念处、三十七道品,所有的禅修方法你都可以知道。
但是,我发现历来很多人都是用《俱舍论》来总结原始佛教跟部派佛教,那样就看不到完全的经文了。《杂阿含经》需要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思维,这是我们汉地比较欠缺的,比较轻视《杂阿含经》。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研读,你会吸收到很多东西,佛学基础就很扎实。
你们不少人都觉得,师父好像很博学啊。不是我博学,是我让你们感到有一种扎实的感觉。你如果一步一步从《杂阿含经》一直学到大乘佛法,那你内在的实修就很扎实,不会是空空荡荡、若有若无的。所以,《杂阿含经》真的要认真去学。Agama是阿含,Agama Sutra是阿含经。Agama是什么意思呢?即佛陀的法藏。为什么叫杂?因为在这一部经里,有佛陀为比丘讲的,有为天人讲的,有为夜叉鬼神讲的,有为舍利弗、目犍连讲的,有很多品类,把这些品全部聚集在一起,所以命名为“杂”,很多人看到“杂”字,就问是不是很复杂?不是,“杂”的意思是很多品杂合编辑在一起。
你说禅七后,怎么继续学习呢?早晚保持各一次的打坐,一直到往生,下辈子接着这样做,只要还没有解脱,就要继续这样坚持,要有这种决心毅力,尽未来际都要禅修。为什么?你看看每一尊佛菩萨,很多都是禅修的姿势。如果看到一些站着的佛菩萨,你不要说佛菩萨站着啊,我站着就好了。他们是在度众生,在利益众生,于六道中示现,你不应说我学佛菩萨也不用打坐了,一定要早晚坚持各坐一次。
然后,如果你有工作,工作之余要深入经藏,多听经闻法,多听闻正法,只要哪里讲正法,你们都可以听,我也跟你们讲了我的网站 http://www.muchcalm.com.tw/ ,其中“演讲下载”有非常非常多的讲经内容,你可以先慢慢听。总之,要广学多闻。
很多人说,不是要一门深入吗?各位,你们去听听《高僧传》、《续高僧传》,看一看各个朝代的高僧传,什么是高僧?广学多闻,到最后领会出最相应的那一门,然后修那一门,才叫一门深入。而非刚学佛,还没有学到东西就谈什么一门深入,不要过早地给自己定位!过去五百世你可能很努力地修行,某一个法门修了五百世,然后到了这一世,你没有去广学,就没有机会碰触到过去修的那些法,没有连接到,那就有点荒废可惜了。
多听经闻法,深入经藏,到最后最好可以看原典。怎么学习看原典呢?
有一次,我去台湾的一个大寺庙找一位师父问:“师父,原典里的经文要怎么读才读得懂,我怎么读不懂,师父你读得懂吗?”他说他读得懂,问他:“怎么样才可以读得懂?”他说不出所以然来,反正就是读得懂。
读不懂,怎么办呢?高中的时候,自修准备考大学,休息时间跑到图书馆自修室的楼上,到处翻书,翻到《大藏经》密密麻麻像蚂蚁一样的好多字,每一字都懂,串起来却都不懂。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天这样密密麻麻的字能看懂,那该多好啊!这就成了我的梦想。
后来,我慢慢学习,到最后发现真的可以看懂了。你们会问,怎么样达到这个成果的呢?这中间有一个阶段,看经的时候,旁边要放一套《佛学大辞典》。大家小时候学习认字,要不要查字典啊?要啊,这就是方法,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是上网的,搜寻“佛学大辞典”,网络有在线版的,也可以。你读到哪个名词不懂,比如“五蕴” 不懂,就查一下,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意思,受是什么意思……读到“十八界”卡住了,“十八界”是哪十八界?哦,原来是……再读、读、读,读到“十二因缘”……读到不懂的佛学术语,查一下佛学辞典,慢慢就可以读通了。
你们回去之后,除了禅修,再有就是深入经藏。
问:如果我们苦心没有,乐心也不在,心无所着,意无所住,那我们来世间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演变?还是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而来?
师答:心无所住,心无所着是你现在禅修之后的一个体验,并且往这个方向深入。但是,我们既然已经来了,就是乘载着业力而来。如果我们过去世已经心无所住,就不会来,即使来,也是菩萨乘愿再来,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子,好像心不甘、情不愿地来。
问:如果一切心都不可得,那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师答:一切心都不可得,但也要帮助别人达到一切心不可得啊。自己了悟了一切心不可得,但看到别人都很执着,你不会觉得他们很可怜吗?你不会觉得应该悲悯众生,想要帮助他们吗?修行的意义在于令一切有情离苦得乐,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离苦得乐,那不必这么努力。正因为我们希望所有的有情都离苦得乐,我们才要努力。各位在家庭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一口饭吃,你需要那么努力工作吗?要加班加到半夜吗?还要赚双份的薪水吗?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大可不必!通常是为了家人,你才那么努力的,对吧?而且一个人活着,通常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更多是为家人、为他人活着。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这么努力修行是为了什么?也不只是为自己修行,为自己修行不用那么努力,为众生而修行才要那么努力。
问:很多人不学佛法,那离开这个世界是不是还是陷入轮回?
师答:没错!再度陷入轮回。
问:这里说的心,是不是世俗之心呢?
师答:你所谓的“这里的心”,是不是指一切心都不可得啊?一切心不可得,不只是世俗心不可得,胜义心也不可得,《大般若经》说,即便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的这个果位也不可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三种智慧都不可得,乃至佛陀的一切智智也不可得,一切法都无所有、不可得。所以,并非只有世俗谛、世俗心不可得,胜义心、胜义谛也不可得。你证得空,空仍要空,叫空空,如果空可得,就不是真正的空,那叫恶取空、顽空。因此,真正的空是连空也不可得。
问:法师好!请问在获得禅定之前需要修习辟谷吗?
师答:我们不是修道教,道教才要修辟谷啦!辟谷是什么,你们知不知道?断食,什么都不吃,纯粹到山间吸收日月精华。道教自己有一种很营养的药品,在辟谷之前先进食这些药品,先补充营养够了,好,开始辟谷,就断食不吃了,然后到山间打坐,吸收日月精华。道教修行目的是成仙,我们佛教不谈成仙,因为成仙还是生死轮回,没有解脱,佛教不修这个。
问:因为我觉得吃饭是一件麻烦事,太浪费时间了。
师答:太浪费时间你干嘛吃,不吃就不会浪费时间了,你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吗?“食存五观”是哪五个知道吗?“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最后一个“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了成就道业,你还是得吃啊。如果觉得吃饭很浪费时间,你可以吃少一点,学佛陀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坚持一天吃一餐,完全没有问题,绝对可以活下去。有时候我也是一天吃一餐,你看,还吃得不瘦的样子。
辟谷,刚刚讲了,那是道教的修法。具体要吃什么药,炼什么丹,去武当山问一问,武当山是道教的,应该可以学到一些具体的东西。
问:以前老师讲过心内求法,今天在想心从哪来呢?心与思想的关系,与行为的关系,还有心与成长环境、家庭的关系,与胎教的关系,接着是前生吗?
师答:你是问把心回溯到思想、行为、成长环境、胎教,接着是回溯到前生吗?可以的。宿命通的修法就是这样的。现在教你们宿命通哈,宿命通跟“还”门有些不一样。“还”门是就心性本身而回溯,回溯到最后,心的根源了不可得的,但宿命通是可以回溯到前世的。
“还”门和宿命通的差异在于 “还”门是讲究当下一心到底从哪里出来,结果发现是了不可得,而宿命通是回溯念头,回忆前十分钟是做什么事,前一小时做什么事,往回追溯,回溯到昨天做什么,一个月前做什么。假设你都可以回溯,这样一点一滴地能够巨细糜遗,清清楚楚地回溯,乃至回溯到你小时候有记忆开始。这时问题来了,你必须突破无记忆的关卡。禅定够深的人,这样慢慢练习回溯到有记忆开始的时候,他可以突破那个点。比如,你两岁才有记忆,两岁之前没记忆,那你就要突破两岁,回溯到一岁,回溯到出胎、入胎的时候,然后穿越到过去世。但是你如果没有禅定,不管怎么回溯都是回溯不起来的,没有用。所以,要有定力,禅定够深,这样练、练、练,才可以突破。
好,这个是宿命通,讲了等于白讲,因为你要有禅定才可以回溯。
好,问题先讲解到此,大家休息一下,准备禅修。剩下的问题晚上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