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09-24 超級用功的弟子認真研讀《雜阿含經》
今有超級用功的弟子依教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见)。正观(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经文大意: 要时时观察物质世界以及意识形态的无常变化,这样就会对物质世界生起厌离心,对世间不再爱着,从而让心得到解脱,证得阿罗汉果。 二、知识点: 1、五蕴: 色: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指物质世界 受:感受,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舍)受,六根接触外境开始产生分别、判断,产生苦乐受。 想:六根接触外境产生幻想 行:诸行,造作,色、受、想、识以外的范筹,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识:认识作用,六识 2、观色无常 观察物质世界每一刹那的生灭变化。 3、厌离心: 观察五蕴的无常,走入苦中,体会苦,生起厌离心,有厌离心才会追求解脱, l 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无二慧), l 了解苦,才会寻求解决之道,就会生起出离心。 4、心解脱: 所有喜贪爱着全部断尽,心就解脱。 5、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l 自知证得阿罗汉果 (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对物质世界要有正确的看法,对物质现象每一个当下的变化无常如实证知,不歪曲扭曲。这样就能断除对物质世界的贪欲,断了贪欲,心就解脱了。此法同样观察五蕴。 l 知识点 1、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 观察物质现象每一个当下的变化,如实知道,不要去扭曲它。 2、比丘 四众: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 七众:四众+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 3、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不解其无常,就会愚痴,就会产生贪着,嗔源于贪,因贪不到,就会嗔,断此贪念,嗔也没有了,即可心解脱。。 (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于五蕴不知不明,就不能断除五蕴所产生的烦恼与贪欲,如果对五蕴能知能明,就能断除烦恼,就能断苦 l 知识点: 1、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 不知道它的存在,不明白,不断除于色所产生的烦恼与贪欲。 2、断苦 不能证知苦的存在,贪爱就会产生,苦即随至,观其无常,证知苦的存在,断其贪爱,即能断苦。 3、观察的次第 先观色的无常,再次第观受、想、行、识,一个一个拆开来观。 (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对五蕴不知不明,就会恐惧生老病死,只有了解了五蕴的无常,才能离欲,心才能解脱,才能超越生老病死。 l 知识点: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心不解脱,就不能远离对生老病死的畏惧。用心修行不要烦恼什么时候死,死得好不好看,死后有没有舍利子。 (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因五蕴炽盛是苦,所以贪爱五蕴,就是贪爱苦,就不能从苦中解脱出来。想要从苦中解脱出来,就要做到对五蕴能知能明,观其无常,才能断其贪欲,才能心解脱,才能断苦。 l 知识点: 1、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喜爱的东西会变坏,想要得到不一定能得到,这样就会产生苦,对五蕴喜爱贪着,就会随入苦中不得解脱。不去爱,就不会产生苦。 (六)同经(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同经(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小结: 以上七经循序渐进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才能让心解脱?(经一) 答:观五蕴无常 2、如何观五蕴无常?(经二) 答:观五蕴无常如实知 3、为什么不能断苦?怎样才能断苦?(经三、经五) 答:于五蕴(无常)不知不明,就会产生爱喜(贪爱),就不能断不能离欲,不能断苦。于五蕴能知能明,知其无常,就不会贪爱,就能离欲,就能断苦。 4、谁能超越生老病死怖?(经四) 答:于五蕴能知能明能离欲贪,心解脱者。 看完你的全文了,非常用功,筆記精闢,不可多得。只有一處稍微留意一下即可,你本來寫: 观察五蕴的无常,走入苦中,体会苦。 並非走入苦中,易被人誤解為刻意尋苦。應是深觀五蘊的無常,自然了知:凡無常的,必是苦的,進而找出苦因,斬除苦因,離苦得樂。 總的看來,寫得非常好,體會得很正確
認真研讀《雜阿含經》
不僅研讀,還做筆記,把每一經重點指出來
而且都認真聽過錄音檔之後,寫出經文的重點
深符經義與師承
實在不可多得
以下先把他的成果分享給大家
並回覆他的問題於最後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