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11-03 研讀《雜阿含經》交出給我批閱
今有弟子繼續精進研讀《雜阿含經》
把努力的成果交出給我批閱
我用紅筆改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
“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
“比丘!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在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即成罗汉,心得解脱。
l 经文大意:
众生如果随顺着五蕴的烦恼习气,就会被烦恼束缚,随着烦恼生死轮回;能够克服烦恼习气,才能从烦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脱离生死轮回。
l 知识点:
1. 信家非家出家:信家--信施之家,指俗家;指从俗家的生活,了解佛法,知道世俗生活终不得解脱,最终舍弃世俗生活而出家
「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斷句有誤,應該是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這是指相信「在家狹小,猶女牢獄」,相信「出家廣大,猶如虛空」。為了究竟解脫與清淨無上的梵行,下定決心出家。從這裡,可深切體會到出家的必要與必須性。讀大乘佛法,一般不會强調出家,在家也很好修。讀原始佛法,一般會强調出家,才能究竟解脫。
2. 随使使:
第一个“使”:是指烦恼,如七使(欲爱、有爱、恚、慢、无明、见、疑)、十使(五钝使五利使)、十一遍使(遍行因之惑)、九十八使(见思惑)、八十八使(见惑);
第二个“使”:是役使的意思。被烦恼习气所役使。
3.随使死:随着烦恼生死轮回
4.为取所缚:被烦恼束缚
取:著所对之境界谓之取。爱之异名也。又为烦恼之总名。
5.精勤修习,住不放逸:一切的进步,以精进为基础,一切的退步,以放逸为基础
(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所问如上,差别者:“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若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若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
“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世尊!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如是,乃至得阿罗汉,心得解脱。
l 经文大意:同上
l 知识点:
诸数:数者法数也。有为之诸法,有种种差别之数,故名诸数。维摩经弟子品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n 小结:
前面的十几经循序渐进地讲,从观无常→观无常苦→可出离,这两经讲如何出离。
无法出离,是因为“随使使”“为取所缚”,想出离,就必须克服烦恼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