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2012年12月26日晚上

今天在武漢天河機場又校對完一份去年在千佛塔寺的禪七開示
這已是第六天的開示
只剩第七天的兩次開示
就把所有的禪七開示文字化了
現在與大家分享法義
_________________




大寂法师禅七开示

时间:20121226晚上

千佛塔寺义工缮打

洹舟校对、润稿

大寂法师审订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问题,早上还有问题没有回答完。

 

问:模式,这种说法正确吗?可以解释一下吗?

师答:你这太简略了,什么是你所说的模式,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这是有专门的理论的

 

问:心的本源,心从何处来没有答案,很难理解。

师答:你应该是在讲修门吧?心从何处来没有答案,对不对?生命中很多事情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物理、化学或许有标准答案,但是哲学、宗教、人文科学等,很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心也是这样。心不等同于大脑,不等同于神经系统。佛家在探讨心的时候,跟生物、化学、医学等采取的路径不大一样。后面发问的纸条里也有这种问题,就是问心和大脑的关系。其实,各位修“还”门的时候,只要你不断往内去观察心的根源,不断去观察、观察、观察,「没有答案」你会觉得很自然,不会矛盾,也不会觉得奇怪。你找找就知道了。

 

问:心与脑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去开发脑部智力、开发自身潜能?

师答:你如果能像佛陀一样证得一切智智的话,那就开发脑部潜能了。不必说到达一切智智,你能够证得阿罗汉的一切智、菩萨的道种智,也都是开发潜能。一切智是了知诸法总相的智慧,道种智是了知诸法别相的智慧,一切种智是了知诸法总别二相的智慧。

什么是总相?任何的诸法、诸行,一切法的总相都是无常、苦、无我。各位不要小看无常观、苦观、无我观,这是在进行总相的观察。不论是疼痛、生病、还是脚步移动、一个呼吸,不论是家事、社会交往,还是国家大事,从个人到全世界,都可以通过无常观了知诸法的总相,了知诸法都是无常。苦也是一样,从个人最内在心念一直到全世界所有的社会新闻,也都是可以了知为苦。慢慢体会,无我也是一样。当你不断如此体会总相,若说如何开发,其实这样已经开发一切智了。一切法都是无常、苦、无我。

别相呢,是我们经过广学一切法,以既有的佛学基础和实修的经验深入、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不断累积度化众生的智慧,渐渐开发道种智。道种智就是能够了知一一众生的根基,而予以开权显实,为他说相应的法,让他能够契入佛道。

最后是一切种智,唯佛拥有的总别二智。也许你会问阿罗汉和菩萨就没有吗?是这样的,阿罗汉不是不度众生,是随缘度众生,他的重点摆在观察诸法的总相上。菩萨不是不观察诸法总相,但是他比较勤于利益众生,勤于跑外务,所以开发别智较多。佛陀则均衡两者,圆融无碍。所以,我们要学习佛陀,诸佛是最圆满的。

能不能开发潜能啊?当然能!渐渐学佛,到佛的阶位时,所有潜能都开发出来了。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还有四无碍解等等,这些全部开发出来。

就拿四无碍解来说——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辞无碍解、辩无碍解。什么是法无碍解呢?是指对佛学术语可以贯通无碍,可以随意运用佛学术语讲解佛法。各位回去可以试试,用佛学术语讲两个小时,看你能不能讲。义无碍解,指的是不仅佛学术语可以贯通无碍,同时对佛学术语的涵义、义理明了无碍。第三,辞无碍解,这个我们就很难做到了。就是说,对于每个地方的众生,都能用当地的方言为他演说佛法。如果是佛来到梅州,他能够用客家话为你们讲佛法,到台湾,他可以用闽南语讲,到日本能够用日语,到美国能够用英文,到印度可以用梵文,到西藏可以用藏文,到丹麦可以用丹麦文……总之,就是可以用各种方言为当地人演说,我们通常没有那么大的语言天才。

最后是辩无碍解,也就是综合了法、义、辞这三种无碍解之后,能够针对当地众生,随顺他们的根机,与他进行辩论,为他们巧妙演说。他如果是讲芬兰语,就用芬兰语跟他进行辩论,让他从辩论中得知真理。所以,法、义、辞综合起来,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通达无碍,这就是辩无碍解。不管对方是哪一国人,都能令他对佛法生起净信。

其实,只要到达阿罗汉的阶段,也有足够的潜能了。六种神通的开发,就很强很强了。譬如,我们现在坐飞机到美国,都要护照、机票对不对?你如果有神足通,马上到美国了,不用经过出入境关卡,谁也抓不到你。你想要去哪里,,一剎那就到了,极乐世界、阿閦佛国、大梵天等等,任你自在来去。经典里面的描述就像一个大力士,非常有力气,弯曲手臂的一剎那而已,就到了想要去的地方。所以,我跟你们讲过,以后再有人跟你们讲他有神通,你要用神足通来检证他,不要用他心通或宿命通,因为嘴巴很会讲的人会讲得让你觉得煞有其事,实际上是靠他三寸不烂之舌吹牛而已。

开发神通最好的一个根本定是四禅四禅可以开发神通,配合四神足就可以有神通了,六种神通都可以启动。

我举个例子你们就知道。有一次,佛陀跟比丘僧团去托钵乞食,结果走进了一只大龙的领域。这个大龙很不高兴:居然敢侵犯我的领域!它就盘旋起来准备嘴巴吐火,要把整个教团烧掉。说时迟,那时快,目犍连尊者以非常快速的超越三昧进入四禅,马上由四禅启神通心,发动神足通,把自己的身体变得很渺小,再往上飞到大龙的嘴巴里,进入它肚子里乱撞一番。大龙求饶:尊者,请饶了我吧,我知道错了。目犍连尊者这才跑出来。你看,目犍连尊者进入的是四禅,而且不可以老牛拖车似的慢慢进入,必须用超越三昧瞬间进入四禅。

一般我们入定是先进入初住心,再进入细住心、欲界定、未地道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进入,要花很久的时间。即使你有狮子奋迅三昧,就是说你可以快速进入四禅,但是也要经过这几关才能进入。那样子的话,还没等你进入四禅,大龙早就吐火把教团烧毁了。所以,他是用超越三昧,瞬间进入四禅,然后神通心发动神通。

我早上教了你们宿命通,现在你们如果想练神足通的话,要怎么练?首先四禅要很熟练,熟练之后,在四禅里作意:身体如羽毛般的非常轻。我们现在感觉很重,对不对?好像大象一样笨重。我们在四禅的时候要思维自己像羽毛一样非常轻,风一吹就飘起来。为什么现在任凭怎么想都没办法像羽毛那样轻?因为你没有四禅,所以想了半天,想了几个小时,飞不起来就是飞不起来,风怎么吹也没办法吹起来。当你真的可以达到与这个作意的心相应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再作意:我要离地五公分、十公分、一尺、乃至一棵树那么高……这样慢慢练习,但是要保持正知正念,如果没有正知正念,摔下来屁股是很痛的哦。

曾经有一个阿伽曼的老师,叫什么我忘了。有一次他在禅修中感觉好像飞起来了,他打开眼睛:哎哟,真的飞起来了,吓一跳。结果重重地摔下来,屁股受伤,好几个月都不能再打坐。之后,他康复了再重新打坐。哇,又飞了起来。他为了证明自己真的飞了起来,这一次,他保持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地打开眼睛,正知正念地从树顶上摘一片叶子,然后再正知正念地降落到地面。“哇,成功了,我真的是飞起来子!”他无比高兴。

密宗的密勒日巴尊者也有这种经验。密勒日巴尊者飞到天上的时候,农田有个小孩看到后赞叹:哇!居然飞到天上,如果我能够像他这样飞,就算断了一条腿我也甘愿!你看,有了神足通就像仙人一般。

现在已经又教完一个神通,但是教了等于没教,因为你没有四禅,没有四禅就没办法。所以,大家最重要的还是深入禅定。否则六种神通全部讲完还是没有用。

《华严经》讲一真法界,你们要好好去研究,一真法界也可以说明佛陀伟大的神通。如果你真正达到无我,身心与法界熔为一体,相契相入而互不妨碍,整个身心与三世一切诸佛世界成为一真法界,那么你动一下念头,整个法界就会因为这个念头而有所变动。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了神通?木鱼是木鱼,我是我,地板是地板,墙壁是墙壁,所有的物品绝然二元对立地切开,当我想要穿过墙壁的时候,墙壁是墙壁,我是我,穿不过去。但是当我们成为一真法界的时候,我是你,你是我,全部融为一体,但是又可以具有差别性,差别性中又可以相即相入,不可思议的神通就在这里面了。这是《华严经》里介绍的更玄妙的神通,但基础还是在于声闻乘。

因此,有没有办法开发潜能啊?绝对有的!只要好好禅修,能够对所缘境加以好好观察,提高专注力,潜能、脑部智力是可以开发出来的。

 

 

问:这几天一直说要做到无我,那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该如何去发挥呢?

师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不然大家以后在社会做事,在家里面做事,就有可能产生矛盾。

是这样的,当我们比较少动用大脑的时候,我们就注入无常、苦、空、无我,也可以无所执着地安住在空性中,不必理会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但是,当有事情要做,尤其是要动用大脑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放下无常、苦、空、无我的观修,放下观呼吸、放下念佛号,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否则,我们有可能两头落空。不仅世俗事没处理好,出世间法的解脱心也没办法真正往解脱方向走。我们平常可以安住于空性或自己的修法中,等到要处理事情时,跳出来动用世俗智慧去处理,处理完之后,再跳回出世间智的修行。

这种做法对我们的世俗智有帮助,会让我们回到世间做事情时事半功倍。一般人不晓得有这两个领域,不晓得跨领域,变成永远是在世间法里做事,一直动用世间智。这个智慧有时候需要休息,他不懂得休息,一直做一直做,很累很累还是一直做,导致过劳死。而懂得修行的人,能够跳出来,维持在禅修中,或住于无分别心中,或安住在空性中,时常让自己的心放松,身心放松、喜乐、无压力。

因此,他的大脑智能经常获得补充,以至于当他需要再动用世俗智、回到世间的时候,又是充满能量,又是活泼泼的大脑,能够非常鲜活地运用来处理世间的事情。大家回去之后,就要能够分辨这两个领域,要懂得跨领域,要懂得转向,在出世间法里面能转向回去,在世间法里头能够转向回来,要能够转向自在,那这样就可以世间法、出世间法两无碍,相即相入,互相融入对方。否则,我们修久了一定会矛盾,感觉格格不入。

现在有没有了解?你们不要小看我跟你们讲的这些哦,这是我研究很久很久之后才得出来的道理。

 

问:法师好!如果按六妙门修证次第修完,是否算到达禅宗的破初参?

师答:加入禅宗,这样系统会杂乱吶。大家应建立一个观念:理论系统与理论系统间有同有异,有时候很难划上等号。因为不同的宗派祖师的论点、论着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如果真的要说的话,我大概分析一下。

禅宗的破初关,就是明心见性,你可能会觉得六妙门的门,回到自性清净心是不是类似于明心见性?可以说有点像,也可以说有点不像,为什么呢?在见到佛性这件事情上,是一致的,佛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可是你要知道,在禅宗破初参之后,还要破重关和破牢关。可是,六妙门到了“净”门就已经到顶了,那能不能说禅宗会比六妙门还高?六妙门的“净”门相当于破初关而已,禅宗还有破重关和破牢关。所以我才说有点像,有点不像。

六妙门到“净”门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到达很圆融的阶段,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细讲,六妙门还有旋转六妙门、圆观六妙门,可以很圆顿、很活用,不能说到“净”门是最后一关。怎么说呢?数、随、止、观、还、净这六门可以在任何一剎那活用,不一定是“净”门才是最高。此时此刻,用六妙门的任意一门能让你无烦恼,能让你心平气和,那一就是最好的法。任何刹那,自己要懂得抉择,不是说每一次都用第六个门来修。

禅宗的破重关是说能够达到生死自在,在死亡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一般我们死亡的时候心颠倒,不要说死亡,老的时候心就颠倒了。可以看看自己的奶奶、自己的妈妈,如果她够老的话,心已经颠倒了,有时候甚至认不出你是谁,有时候逻辑混乱,颠三倒四的,因为脑筋老化了嘛。一个禅师如果破了重关,往生时心不颠倒。

最后一关破牢关,更厉害了,达到下辈子去投胎的地方,他都没有障碍。能够知去处无碍,可以知道自己将去哪里,而且没有隔阴之谜,不会说入胎之后什么都忘记了。

所以说,这两者只在佛性上讲有点像,其他方面并没有可比性。

再举个例子,比如净土法门,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也有高下之别,分为九品: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中下品、中中品、中上品、上下品,上中品、上上品。去极乐世界还有分九品,不是每个去都是上上品。同样道理,我们从初禅到非想非非想定,每一种禅定还分九品哦,仅是初禅就有高下之别,也是分九品,品名就像我刚刚讲的极乐世界的九品。六妙门也是,有刚入“净”门的,也有久修能够深入很深境界的。

 

问:六妙门中最后的,“三昧正受,心无依恃,三界垢尽”,是否与《唯识》里最后的「金刚喻定断一切障证得如来大圆镜智」一样的道理?

师答:哇,又是禅宗、又是唯识的。当然啦,如果修“净”门达到三界垢尽,那就是成佛了。大圆镜智也是成佛的意思。从成佛的角度上来说是一样的,但从理论脉络来说,修行的路径不大一样。

 

问:这是在修法身吗?

师答:这跟修法身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你会觉得是修法身呢?不管你依哪个宗派而修行成佛,只要成佛了,都会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与修行的路径是无关的。

 

问:三昧是慧解脱吧?

师答:为什么你会认为三昧是慧解脱?有三昧的阿罗汉叫具解脱,不叫慧解脱,没有三昧的阿罗汉才是慧解脱。纯观行者,纯粹修毗婆舍那,比如马哈希的教法,他纯粹观察腹部胀瘪,观察无常,一直使用无常观,没有特意培养禅定。而有些禅师,比如帕奥禅师,他希望先有一定的禅定后再修观。直接修观的人比较没有禅定,证阿罗汉的时候是慧解脱,有禅定是具解脱。

 

问:八解脱又是怎样的呢?是修报身吗?

师答:这个跟报身无关啊。刚才讲了,不管用什么路径修,最后成佛一定有法、报、化三身。八解脱不净观有关,这个又扯很远了。八解脱,比如内有色想外观色解脱是第一个,第二个内无色想外观色解脱,这个讲起来要很长时间,所以先不讲了,后面还有很多问题啊。

 

问:阿弥陀佛!法师,请问修空门时是绵绵密密地观心吗?

师答:六妙门没有空门啊,你为什么会说修空门的时候?

 

问:还是需待观所缘后再折回观心?

师答:这个就要看你有没有熟练,如果已经很熟练的人可以直接观心,不熟练的人要先取一个所缘境来观察。当你能够看出能观心与所观境时,比如观呼吸,呼吸是所缘境,此时有能观心在观呼吸,你就可以看出那个能观心,这时候你再返回去观心。

 

问:法师您好,请法师再讲一遍九相心住,及早上所讲的观无常、无我、苦等的内容,还有不知是《大般若经》还是《大般涅盘经》里的不执着三摩地

师答:这个在你们小参时有人问,是《大般若经》里面讲的:于一切法无所执着三摩地。这个怎么修呢?我再讲一次,无论是在打坐中还是在行走运动中,只要用一种态度来面对一切法,就能入这种三摩地,也就是对于任何的人、事、物乃至于自己的心念本身,都不执着,只要保持不执着,就能入“于一切法无所执着三摩地”。从身到外在的情器世间,任何一法,都不执着,甚至在空性中,对空还是不执着,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于一切法无所执着三摩地”。

至于无常、苦、无我,这个我们好像讲好多遍了,譬如呼吸,一呼一吸是不是一直在无常啊?是啊。一呼一吸中有没有逼迫性?有啊。呼气呼到最后要吸气,吸气吸到到最后要呼气,这就是逼迫性。我们没办法一直呼气的,会受不了,那个就是苦。

我们观呼吸的时候先观察到无常,任何的世间现象就像呼吸一样不停地变动无常。冬天冷到极点之后会变春天,夏天热到极点之后会变秋天,一直在反复无常中。刚刚讲呼吸的逼迫性,我们会感到我们是被迫呼气和被迫吸气,那个是苦。同样道理,我们观察世间现象,观察自我身心,我们可以很自由吗?我们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吗?我们都是被迫在生活,按照一定的章法制度,按照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生活的。你的身份可能既是妈妈,又是女儿,你经常被界定在这些伦理关系中,你能够完全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过生活吗?

再来看“无我”,比如在一呼一吸中,你可以控制呼吸吗?你可以不呼吸吗?我说我不呼吸而活着,能够吗?控制不了,作不了主的,这就可以体会到“无我”。同样道理,你去控制一下任何一件事情看看,你能控制吗?一控制,别人就暴跳如雷,稍微想要控制一下,管理一下,就出事了。这个要慢慢去观察体会。

至于九相心住,放心,我会再讲。我每次讲完之后又会从头讲一遍,就是怕你们会忘记。

 

问:法师您好,我想要请教一个问题,学佛的人可以养宠物吗?比如猫狗。曾经听法师说过,(中间有些写不清楚,法师看不懂),而且不能生情执,这样会不会不近人情?

师答:为什么劝你不要养宠物?请问诸位,你们在禅七期间觉不觉得中间休息时间不够?很匆忙,对不对?就是这个意思啊。养宠物,要给它洗毛、妆扮、清理粪便,冬天冷了还要买衣服给它穿,饲料要看看哪一种好吃,还要花时间拉出去遛,不然它会发慌、精神躁郁。你要花很多工夫在身上,请问你哪里还有时间禅修?不是我们不慈悲,不是我们不近人情,是你要精进,你没有时间去照顾它。你现在参加了禅七就知道,哪有时间呢?

还有现在很多人都存在的垢病,是什么呢?不帮父母清理粪便,却乐意帮宠物清理粪便!你看,这就是为人垢病的地方。我发现西方社会,越是清闲、有钱的地方,越喜欢养宠物,不结婚,宠物就像他们的情人、儿女一样。社会变成这样子,也蛮奇怪的。

总之,从佛家角度来说,为了精进,你暂时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上面了。

 

问:法师好!听了你的课很受益,短短一个小时的打坐,也让我如同换了个人似的。像我这样刚接触佛法的人,初学打坐要注意什么?要多长时间才适宜呢?

师答:这几天你已经过了这种打坐的生活,应该注意的也就是这些了。在家里打坐,尽量找安静的地方,不要被人打扰。忽然间有人恶作剧吓你一下,吓坏了可不好,这辈子都不敢再打坐了。时间上也是要选择家人最不吵的时候,这样才能安心办道。

另外,下的时候不要太快,慢慢地按摩,让血液循环通透了再起身,否则会得禅病。有一次,我在华梵大学禅堂里面打坐,结果打钟了,因为下一节课要上课,我赶快把腿放下来,走路去教室上课。结果没过几天,我发现我变跛脚了,痛了好几天才慢慢好。我的膝盖也没有撞到什么东西,当时我就意识到,智者大师讲的真有道理,他说出定时“出既顿促,如是则细法未散”,如果你没有慢慢地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急促出定,则“细法未散”,我们好不容易打坐让身、息、心都变细了,变细之后忽然间就走动,那就会得禅病。所以,各位在家里面打坐时,听到电话、电铃响了,千万不要,一冲就容易得禅病。如果是重要的电话,人家会再打,你不要急。

多长时间?你们现在在这里打坐,用忍耐的都可以坐一个小时,回家早晚各坐一次,不用忍耐也可以坐一个小时。现在是一天八支香,回家每天两支香,一支香坐一个小时是OK的。但有的人可能还是担心做不到,无论如何,至少每次要坚持半小时。腿不会断掉的啦,现在七天密集禅修都没问题,何况回家。每座至少半小时,最好一小时,这样才可以维持禅定的境界,并且继续进步。

 

问:师父慈悲!我们深圳来的几位居士听到师父提到《杂阿含经》非常殊胜,想发心印经书,想知道怎么可以有数据给我们印呢?

师答:OK! 我有电子文档,可以email给你,是PDF文档,已经排版好的,寄给你就可以印了。

 

问:法师您好!请教一下,怎样确定在睡眠中禅定呢?

师答:你为什么要在睡眠中禅定?睡觉就睡觉啊!观呼吸入睡,可以睡得很深,一夜无梦,很多人喜欢做梦,这不对的。佛陀曾经告诉诸比丘,如果正知正念入睡,不会做梦,一夜无梦,睡得才深。

像东北狐仙比较多,不少人睡觉时都是狐仙来教他东西:怎么用《易经》算命,怎么替人治病等等。结果一个个这样子的人都是很重的黑眼圈。有一个农夫,有一次趁着机会来见我,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狐仙都来找他,教他东西。我发现他很重的黑眼圈。旁边是载我的一位居士,他也很厉害哦,看起来道行更深,直接就跟那个农夫说,你那一只狐仙是什么狐仙,是哪一种狐仙。然后他说他睡觉时候,基本上是下地狱去办事,帮助众生。这位居士每天晚上下地狱,结果我发现他黑眼圈比农夫更重。哗,都在比狐仙,看比谁较强,我觉得东北实在蛮奇怪,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多狐仙

后来,我去一间寺庙讲经弘法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对我说:师父,在你来之前,我已经看到这个庙的顶端有三只龙在盘旋,我就知道一定有不一样的事情要发生了。很厉害哦,他早就知道。当我讲《小止观》的时候,他说:现场挤满了护法龙天,而且很奇怪,师父,这一次来的鬼神比以往来弘法的法师带来的鬼神都要高级,是高级神。我说:还分了高级神跟低级神啊?下课的时候,这个居士又跑来跟我聊:师父,我想跟你出家,因为你讲的法跟平常那个狐仙教我的一模一样,我要拜你为师。可是你们知道吗,他下一句话就说:师父,我体内那个狐仙要讲话,下一句话换他讲。马上像变了一个人,说:我觉得某某某,修行在家修就好了,不用出家。马上风云变色,居然发生这种事。我去一趟东北,就遇到三个有狐仙的人,真是蛮厉害的了。

睡眠,我们可以用观呼吸入睡,正念正知入睡,就能睡得深。

 

问:身体醒来,人是入定状态,但仍会有梦,之前受教过,应是无梦的。

师答:对啊,那你为什么会说自己入定呢?有梦,为什么觉得自己入定呢?你怎么知道入定呢?还有,睡觉是睡眠盖、昏沉盖,入定是没有昏沉盖的,为什么你会说入定呢?

 

问:法师您好!请问修禅最终目的是什么?

师答:开发智慧、断除烦恼,这是我们的目的。最后目的有三个:一是证阿罗汉,二是成辟支佛,三是成佛。

 

问:六祖禅与天台六妙门有差别吗?

师答:当然有差别了。六祖禅是顿教,天台六妙门走的是圆教。圆教与顿教还是有一点小差异的,不全然相同。

 

问:极乐净土和华严净土,是一还是二?

师答:哇,你们中国八大宗都问遍了。华严净土是重重无尽的净土,没有特定哪一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可以有净土。比如,我们这个禅堂里面,可能有重重无尽、重重叠叠的诸佛净土在这个空间里面,而我们不自知。我们在这空间,同时间其它诸佛净土的众生也可以在这个空间,相即相入而互不妨碍这是法界无尽缘起观。而极乐净土是很单纯的,就是阿弥陀佛成就的净土。

 

问:内观的扫描全身,属于“随”门吗?

师答:天台宗的随息只是观呼吸,没有扫描全身。如果说葛印卡的扫描全身像六妙门的哪一门的话,应该说比较像“观”门。因为“观”门可以观察三十六物、呼吸、心,可以观察很多。但是,你这样问也是碰触到一个系统与另一系统之间的问题。拿葛印卡的禅法跟天台宗的禅法来碰撞,还是会出现系统的问题。研究一个系统时,就在这个系统内研究,不要再拿另一个系统来比较。一旦比较就有高下,人比人不是气死人吗?尽量不要比,不比才会和合。

 

问:经这几天的打坐,肚子随时空空的,不想吃,但看到大家都去吃了,自己也去吃,也能吃得下,但到打坐时,就涨得难受,如果不吃,又怕胃受不了,请问我应如何做?

师答:你说的是吃早餐还是午餐呀?昨天已经回答过了,可以日中一食,一天吃一次,可能对你就刚刚好。如果一天吃两次感觉太多,你就一天吃一次,或者早餐和午餐吃的量各减半,这样就好了,就不会难受了。

有一次,我去天台山脚下的多宝讲寺,蛮有名的,整间寺庙大概有两三百个比丘在学《摄大乘论》,非常的殊胜。我也去旁听一会,刚好旁听没多久就要午餐了。结果,他们发给我一个洗脸盆,我以为是叫我洗脸,没想到是盛饭用的。因为里面还放了一条毛巾,我以为叫我去洗脸,结果不是。后来我拿着这个洗脸盆去排队,轮到我,那盛饭的勺子好大,一下。哇,好大一坨,我根本吃不下这么多,他们好像都吃得下,所以我蛮佩服大家的食量。

总之,不饥不饱是食调相,太饿或太饱都不好。

 

好,我们先讲到这里,剩下的就看明天能不能回答完。休息一下,准备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