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12-28 弟子繼續深入雜阿含經
有弟子深入雜阿含經
這次僅有一處以紅字批改
其它部分都寫得很好
最後他針對前後幾經研讀的心得
發表了他的感言
如下: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是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l 经文大意:
当我们的身心五蕴对外境六尘攀缘贪着时,烦恼就会生起,我们的身心就会被束缚在烦恼中不得解脱。只要我们能断除五蕴对外尘贪着系缘,我们的身心就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自由的身心能让我们得到很大的利益,在漫漫长夜中,得大安乐。
l 知识点:
1. 结所系法:指根尘二缘触而生结之法。
结:结集之义,系缚之义。烦恼之异名。为烦恼因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又系缚众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即为生死之因者。
《大念住经》观六内外处部份:“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知其未生之结生起;知其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可知根尘缘而生结。
2. 断彼法已:这里要断的,是五蕴六根对外境六尘的触缘。
(二○)
深经亦如是说。
印順法師在註解中已說明為何改成染了:「染」原本作「深」。依『論』:「二、愛結所染諸有漏事」,知深乃染字形似之誤,今改。
l 知识点:
深经:宣说诸法实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经典的通称。维摩经法供养品曰:“诸佛所说深经。”注曰:“什曰:以实相印封此经,则为深经也。生曰:深经者,佛说实相法。”
(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
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若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l 经文大意:
当我们的五蕴六根被外境六尘吸引动摇,不能安住而去攀缘外境时,我们的身心就被魔王波旬束缚于烦恼中;只要我们能收摄六根安住不动,就远离了魔王波旬的魔掌。
l 知识点:
1. 魔王波旬:在佛教中的魔王叫波旬,是天人,有神通,可以变现各种形象来干扰修行者。他的眷属,就是沉溺于五欲之乐的人类,那些以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为快乐的人,就是魔王的眷属,并非另有团队。当你想要走上离欲修行之路时,你就开始脱离魔王波旬的束缚,走向解脱。魔王不能容忍他的眷属减少,所以会变成种种形象来迷惑修行人,让修行人退道心。魔王只对那些超级精进的修行人感兴趣,因为他们即将脱离他的控制。用练气的方法才容易走火入魔,佛教的修法不练气,禅修用止观,不会走火入魔。
2. 动摇:指心动摇,被外界五欲境界所吸引动摇。不动摇就解脱了。
3. 不动:指收摄六根。
n 小结:
这几经讲断五蕴六根与六尘的缘结,及其断的方法。19经讲了“结所系法”,即根尘缘结;21经进一步讲断的方法是“不动”,即是收摄六根。
师父吉祥:
17-18经一直很困惑,“非汝所应之法”是个什么法,师父18经略解,我还是没搞明白,于是上网搜,有人解为“非汝所应拥有之法”。这样经文大意是可以写出来了,其实也还是不大清楚,这“非汝所应拥有之法”又是个什么法。不过也不知道还可以怎么做了,就交了作业。
19经又有一个“结所系法”,19-21经有师父的讲解,师解:与烦恼捆绑在一起的法。我还是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法。
我已经不能承受这么多的不清楚。并非师父没讲清楚,这些都是很基本的概念,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我的根基很虚浮,基础漏洞很多,这些基本的东西不清楚,问都不知从哪问起,讲也没法讲明白。这些漏洞我必须填上,师父要我们从《杂阿含经》开始学,也正是此意。
《大念住经》讲断烦恼,我就去找法念住的观五蕴部份,观的是五蕴的生灭,我有脑子里条件反射地想到,要觉五蕴的无常苦无我。一想到“无我”,马上想到18经的“非我”,对了,17-18经要断的是我执,那个法就是五蕴无常生灭之法。我马上撤回作业重做。
17-18经的“非汝所应之法”是瞎撞找到了,19经的“结所系法”还没着落。做完了17-18经,我知道一定要把断点找出来,这样一定要把这结是怎么打的搞明白。
《百法明门论》有讲烦恼是怎么来的,我就去找,依《百法明门论》所说画了一个图,从六根到烦恼形成,这是一个以五个遍行心所为线索,包含了五蕴十八界在内的图,这结真的很纠结很复杂。好吧,我断,在哪断呢?《百法明门论》不讲断烦恼,只是让烦恼不生,在思心所之前就不生了,那在思心所之前断吗?这与经文不合。
我弃了那图,我参。。。。。。唉,以我这打坐功夫,哪里参得出来。
《大念住经》讲断烦恼,我再找回去,经中讲“法”,还找法念住,观五蕴是怎么看都与“结所系法”扯不上,再往下看观六内外处,“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哦,这结怎么这么简单,两点一线根尘一缘就成结了,这还不是“结所系法”?断点都出来了,就在根尘之间的缘。连断的方法都呼之欲出,就是“收摄六根”嘛,21经所说的“不动”就是这个意思。原来《百法明门论》那个复杂纠结的图就从这根尘缘而成结发展而来,太有意思了。
但是还是有问题,《大念住经》观六内外处讲六根与六尘缘而成结,《杂阿含经》讲五蕴的“结所系法”,五蕴与六根是什么关系呢?我知道眼耳鼻舌身五根是色蕴,那受想行识四蕴与意根是什么关系呢?这么基础的问题想在网上搜都不知怎搜,问师父吧,“受想行识就是意根”,师父的答案是这个迷宫的最后一块拼图,简直天衣无缝。
师父那里什么样的拼图都有,不过师父也不知道我需要的哪一块,我要想办法自己去找。真是太好玩了,I love this game!
不管这样解对与不对,这个过程已经超值。请师父批阅!
还有一个问题,20经只有一句话“深经亦如是说。”,我查到的“深经”是指大乘经典,这里为什么要专门用一经把个“深经”搬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