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4-02-16 25-29經
弟子繼續深入雜阿含經25-29經 (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l 经文大意: 比丘问:世尊,怎样才叫多闻呢? 佛答:听受法义之后,依法修持,听闻物质現象以及观察到意识形态,就生起厌离心,没有贪着,内心安住不动摇,远离烦恼苦患,就叫做多闻。 l 知识点: 1. 多闻:多闻法義而受持也。 2. 离欲:离贪欲,淫欲也。 3. 灭尽(灭尽解脱):能令心心所法寂静安住,粗分受想灭尽不生之道。八解脱之一。 滅盡一切煩惱之意 4. 寂静法: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也。华严经一曰:“观寂静法,灭诸痴闇。 (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l 经文大意: 比丘问:世尊,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法师? 佛答:能用离欲,安住,断烦恼的观点来解说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人,是如来所说的法师。 (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于色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l 经文大意: 比丘问:世尊,修行的次第和方向是怎样的? 佛答:对物质和意识形态的观察,从生厌,到离欲,继而安住,是修行的次第和方向。 l 知识点: 1. 法次法向:向着法的道路修行,修行的次第和方向。 法:修行之法,一定是导向无欲的法 次:次第 向:方向 (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得见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见法涅槃?”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见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l 经文大意: 比丘问:世尊,比丘怎样才是得到见法涅槃? 佛答:对于物质和意识形态,厌离,无欲,寂静安住,正念正知不间断,心不被任何外在境界所迷惑束缚,这样修行,比丘就能得见法涅槃(阿罗汉果)。 l 知识点: 1、 见法涅槃:这里指达到究竟。 见法:通常指证初果(须陀洹)不堕恶道,七来。 二果(斯陀含)一来, 三果(阿那含)不来, 四果(阿罗汉)究竟,超三界。 2、 不起诸漏:专注修行不曾被间断过,绵绵密密。用正知正念充满内心。 漏:烦恼、欲望。面对五欲境界,六根没有收摄关闭,对五欲境界喜欢,取,那五欲就会漏进来;如果面对五欲境界,如如不动,不动摇就是无漏。 3、心正解脱:心解脱于所有外在境界 (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名三蜜离提,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说法师。云何名为说法师?” 佛告比丘:“汝今欲知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多闻.善说法 向法及涅槃 三蜜离提问 云何说法师 l 经文大意: 三密离提比丘问:世尊,怎样的人才能称为说法师? 佛答:能用生厌、离欲、寂静安住的观点来解说物质和意识形态的比丘,就可以称为说法师。 l 知识点: 说法师:参考---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末段 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有三圆满。何等为三。一行圆满。二果圆满。三师圆满。行圆满者。谓为触证断无欲灭界故。听闻正法。为他演说。自正修行。法随法行。是名行圆满。果圆满者。谓即由此法随法行增上力故。心善解脱。又能证得现法涅槃。是名果圆满。师圆满者。谓能引发一切梵行之法。皆用世尊为根本故。皆由世尊转法眼故。皆以世尊为所依故。由如来出世有彼教可知故。说世尊为彼根本。佛出世已观待彼彼所化有情。说正法眼。师及弟子展转传来故。说世尊转正法眼转法眼已。若有于中生诸疑惑。唯依世尊乃能决了故。说世尊为所依止。又说法师略有二种。一者由教。二者由证。斯由从他闻正法已而宣说故。依证学道无学道已而宣说故。 1. 善说法毗奈耶:在修持正法和持戒的僧团中。 善说法:有正法 毗奈耶:律 2. 触证断无欲灭界:接触到因断烦恼达到无欲的状态即灭界 断:对烦恼作意断除 触证断:对断烦恼这种作意、行为有感觉 進入並接觸到斷煩惱的狀態 灭界:灭尽烦恼所产生的一个世界,由断烦恼而形成的一个范围 3. 法随法行=法次法向:随(向)着法的方向修行,法是导向无欲的法。 4. 增上力:如法修行所产生的力量。 是由自己主動作意產生向上的力量 5. 现法涅槃:当下涅槃,除了净土宗,佛教的都是当下的修行和解脱,而非死后。 6. 梵行:清净的修行,没有男女关系。 7. 由教:从通达经教 8. 由证:从亲证法 9. 学道:初果二果三果 10. 无学道:阿罗汉果 n 小结: 这几经讲修行的重点,也是修行的次第和方向:离欲--安住--离烦恼,能切实做到位的,可称多闻、法师,说法师,可证阿罗汉果。
紅字是批改之處
如下:
””
能用离欲,安住,断烦恼的观点来解说五蘊的人,是如来所说的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