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6 雜阿含經的作業

辛勤的弟子研讀雜阿含經後
把白話及知識點寫了出來
分享給大家


(二六六)1400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有时长久不雨,地之所生百谷草木,皆悉枯干。诸比丘!若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须弥山王皆悉崩落,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故,不随识转。不随转故,脱于色,脱于受、想、行、识,我说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佛说:众生只因无明,被贪爱所系缚,于是轮回无始生死,不知苦的根源。众生所贪爱迷恋的这个美好世界,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如果没有雨水,大地上百谷草木会枯干,大海会枯竭。在漫长的岁月中,大地也会有败坏之日、须弥山王也会有崩落之时。众生无明,被贪爱所驱驶,生生世世轮回,去追逐着那些终会枯竭败坏的东西。不断除贪爱,轮回的苦海无穷无尽。

系在柱子上的狗,系绑的绳索不断,它就只能永远绕着柱子转圈。众生如果不能如实了知五蕴,以及五蕴的生来灭去、滋味、过患,并出离对五蕴的贪着,也像是系在柱子上的狗,只能随着五蕴的聚灭而轮转不息,无法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中解脱出来。多闻圣弟子们能如实了知五蕴,以及五蕴的生来灭去、滋味、过患,并出离对五蕴的贪着,就不会随五蕴而轮转,因而能从五蕴的中脱离出来,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l  知识点

1.    须陀山:华译为妙高山,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比高,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于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在金山之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四大部洲即在此咸海之四方。

 

2.    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

色集:色法生成的原因

色灭:色法灭去的状态

色味:尝受色法的滋味

色患:沉溺色法的过患

色离:出离对色法的贪着

 

 

(二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诸比丘!譬如狗绳系着柱,结系不断故,顺柱而转,若住、若卧,不离于柱。如是凡愚众生,于色不离贪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轮回于色,随色转,若住、若卧,不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随受、想、行、识转,若住、若卧不离于识。

  “诸比丘!当善思惟观察于心。所以者何?长夜心为贪欲使染,瞋恚、愚痴使染故。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

  “是故,比丘!当善思惟观察于心。诸比丘!长夜心贪欲所染,瞋恚、愚痴所染,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当知,汝见嗟兰那鸟种种杂色不?”

  答言:“曾见。世尊!”

  佛告比丘:“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是故,当善观察思惟于心长夜种种,贪欲、瞋恚、愚痴种种,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如是,比丘!凡愚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于色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色;乐着色故,复生未来诸色。如是凡愚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识;乐着识故,复生未来诸识。当生未来色、受、想、行、识故,于色不解脱,受、想、行、识不解脱,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有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于色;以不乐着故,不生未来色。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故,不染著于识;不乐着故,不生未来诸识。不乐著于色、受、想、行、识故,于色得解脱,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等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佛说:众生无明,被贪爱的习气所牵系,无始劫来在苦海中轮回生死,没有边际。就好像是系在柱子上的狗,系绑的绳索不断,它就只能绕着柱子转,行住坐卧,都不能离开柱子。凡愚众生也是如此,对五蕴贪爱,系念,渴求,于是随着五蕴轮转,行住坐卧都不能离开五蕴的牵系。

比丘们,要仔细观察思维你们的心,之所以会轮回,是因为心被贪欲、瞋恚、愚痴所污染,心生烦恼则众生烦恼,心清净则众生清净。我没见过纯一色的斑色鸟,它们的心,比它们身上的颜色还要复杂。你见过色彩掺杂的嗟兰那鸟吗?它们的心,也像它们身上的颜色一样掺杂不净。所以,要仔细观察那些导致我们无始轮回的种种恶念:贪欲、瞋恚、愚痴。种种的恶念,就像是画家,在白纸上,用各种颜色,随意画出种种图案。

无明众生不能如实了知五蕴,以及五蕴的生来灭去、滋味、过患,并出离对五蕴的贪着,因为五蕴不能正确了解,就对五蕴喜爱贪着,又为了喜爱贪着而造作,于是又生出未来五蕴,如此不断造作,在五蕴中不得解脱,不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多闻圣弟子们对五蕴能如实了知,善于观察五蕴的生来灭去、滋味、过患,并出离对五蕴的贪着,就不会为它造作,未来的五蕴就无从生出,于是最终能从五蕴中解脱出来,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从解脱出来。

 

(二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河水从山涧出,彼水深驶,其流激注,多所漂没。其河两岸,生杂草木,大水所偃,顺靡水边,众人涉渡,多为水所漂,随流没溺,遇浪近岸,手援草木,草木复断,还随水漂。

“如是,比丘!若凡愚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色,言色是我,彼色随断。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识,言识是我,识复随断。

“若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于色。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故,不乐着识,不乐着故。如是自知,得般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佛说:洪水暴发时,洪水从山涧涌出,河流两岸的草木都被淹没,漂浮在水边。涉渡的人也被洪水冲走,在洪水中随水沉浮,被浪冲到岸边时,就伸手去抓岸边的草木,草木一扯就断,人还是要随水漂流。

凡愚众生也是如此,因为不能如实了知五蕴的生灭滋味过患,并出离,就对五蕴喜爱贪着,说色身是我,受想行识种种思维精神是我,但这些“是我”的东西都生灭无常,象那岸边的草木一样随时断灭。

如果多闻圣弟子们能如实了知五蕴的生灭滋味过患,并出离,因为能如实了知,就不会对五蕴喜爱贪着,最终得证阿罗汉果。

 

n  小结:

这几经分析轮回的原因,结论是:要从五蕴,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中解脱出来,就一定要断除对五蕴的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