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8 雜阿含经1069-1072

下面是弟子研讀雜阿含經後,交由我批改的成果


(一○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尊者毗舍佉般阇梨子,集供养堂,为众多比丘说法,言辞满足,妙音清彻,句味辩正,随智慧说,听者乐闻,无所依说,显现深义,令诸比丘一心专听。

  尔时,世尊入昼正受,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说法声,从三昧起,往诣讲堂,于大众前坐,告毗舍佉般阇梨子:“善哉!善哉!毗舍佉!汝能为诸比丘于此供养堂,为众多比丘说法,言辞满足,乃至显现深义,令诸比丘专精敬重,一心乐听,汝当数数为诸比丘如是说法,令诸比丘专精敬重,一心乐听,当得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不说法者,  愚智杂难分,

 此愚此智慧,  无由自显现,

 善说清凉法,  因说智乃彰,

 说法为明照,  光显大仙幢,

 善说为仙幢,  法为罗汉幢。”

佛说此经已,尊者毗舍佉般阇梨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l  经文大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住的时候,有一天,尊者毗舍佉般阇梨子,在供养堂聚集众多比丘说法,他的说法,发音清彻悦耳,思维清晰,言辞准确,智慧流露,说法不为恭敬利养,佛法深义显现无碍,听法的比丘们越听越想听,越听越专注。

就在尊者毗舍佉般阇梨子说法的时候,世尊正在白天的禅定中,世尊清净的天耳通过听法者的耳朵听到了尊者在说法,于是出定,走到讲堂,在大众前坐下,对毗舍佉般阇梨子说:“真是太好了,毗舍佉!你能在这里为众多比丘说法,言辞准确,显现佛法深义,令比丘们专注乐听。你要经常这样为比丘们说法,让他们得到佛法的利益。

世尊说偈:那些不说法的人,智慧愚痴无法显现,是愚是智难以分辨;善于说法熄灭烦恼的人,在说法的过程中智慧显现,

问题:最后四句偈中大仙幢、罗汉幢的意思?

 

師答:

說法就是光明普照,能光顯大仙(佛陀)的法幢,

而善說就是大仙幢,妙法就是羅漢幢

法幢指的是:寫有佛教經文的長筒形綢傘或刻有佛教經文、佛像等的石柱,是一種代表性的標幟。

因此,善於說法是佛陀大仙的標幟,妙法則是阿羅漢的標幟

 

l  知识点

1.                                    无所依: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无所依者:不为利养恭敬名称故。谓不依止衣服等事,亦不依止礼敬等事,唯欲令他悟入正法。又不于他,有所轻蔑;乃至广说。

2.        清凉:烦恼炽然热恼永息故,名为清凉;

 

(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供养堂,悉共作衣。时,有一年少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法、律,不欲营助诸比丘作衣。

  时,众多比丘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时,有众多比丘集供养堂,为作衣故。有一年少比丘,出家未久,始入法、律,不欲营助诸比丘作衣。”

  尔时,世尊问彼比丘:“汝实不欲营助诸比丘作衣耶?”

  彼比丘白佛言:“世尊!随我所能,当力营助。”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莫与是年少比丘语。所以者何?是比丘得四增(上)心法,正受现法安乐住,不勤而得。若彼本心所为,剃须发,着袈裟衣,出家学道,增进修学,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下劣方便,  薄德少智慧,

 正向于涅槃,  免脱烦恼锁。

 此贤年少者,  逮得上士处

 离欲心解脱,  涅槃不复生。

 持此最后身,  摧伏众魔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l  经文大意:

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天很多比丘聚集在供养堂一起做衣服,有一个刚家不久,刚刚开始学习佛法和戒律的少年比丘,没有与众比丘一起做衣服。

众比丘把这事告诉世尊,世尊问那年少比丘:“你真的不想帮助他们一起做衣服吗?”

年少比丘答道:“世尊,如果我能做得到,我会尽力相助。”

佛陀知道年少比丘的想法,就对众比丘说:“你们不要这样说这位年少比丘啊,他已修成四增上心法,不需要勤奋用功,也能随时安住在禅定的安乐中。他发心出家学道,已证阿罗汉果。世尊说偈道:

这位少年并非行品下劣图方便的薄德少慧之人啊,他已脱尽烦恼而涅槃。这位少年,自利利他,离欲涅槃,不来之身,降伏烦恼。

 

l  知识点:

1.                                                      四增上心法: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二禅,二三禅,三四禅之间有中间定,初禅之前有未到定,未到定之前有欲界定。南传佛法把初禅到四禅叫安止定。

判断各级禅定

未到定  五盖(贪、瞋、昏沉、掉举、疑)断除

初禅               生出五禅支(寻伺喜乐定)

中间定  无寻为伺定,剩伺喜乐定

二禅               无寻无伺定,剩下喜乐定

中间定  舍喜,

三禅               剩下乐定

中间定  舍乐

四禅               只剩下定,以及舍受

 

2.                              正受:感受到禅定的喜乐定,是禅定的另一种说法,有别于世间的邪受(由欲恶不善法促成的快乐),

 

3.        现法安乐住:活在当下,住在安乐中。

 

4.                              上士: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

 

(一○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曰上坐,独住一处,亦常赞叹独一住者,独行乞食,食已,独还,独坐禅思。

  时,有众多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尊者名曰上坐,乐一独处,亦常赞叹独一住者,独入聚落乞食,独出聚落,还至住处,独坐禅思。”

  尔时,世尊语一比丘:“汝往诣彼上坐比丘所,语上坐比丘言:‘大师告汝!’”

  比丘受教,诣上坐比丘所,白言:“尊者!大师告汝!”

  时,上坐比丘即时奉命,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上坐比丘:“汝实独一静处,赞叹独处者,独行乞食,独出聚落,独坐禅思耶?”

  上坐比丘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上坐比丘:“汝云何独一处,赞叹独住者,独行乞食,独还住处,独坐禅思?”

  上坐比丘白佛:“我唯独一静处,赞叹独住者,独行乞食,独出聚落,独坐禅思。”

  佛告上坐比丘:“汝是一住者,我不言非一住,然更有胜妙一住。何等为胜妙一住?谓比丘前者枯干,后者灭尽,中无贪喜,是婆罗门心不犹豫,已舍忧悔,离诸有爱,群聚使断,是名一住,无有胜住过于此者!”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悉映于一切,  悉知诸世间,

 不着一切法,  悉离一切爱,

 如是乐住者,  我说为一住。”

佛说此经已,尊者上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问题:这个前者、后者、中无的过程,是指涅槃吗?这独一住是不是阿兰若处?如是,那是头陀行,应是佛倡导的东西,但佛为什么说“不言非一住"?如不是,与阿兰若处的区别在哪里?

 

師答:

這裡佛陀指出,除了獨一靜處外,有更殊勝的獨一靜處,就是指內心不再被任何不善法所汙染,而能真正於內心獨一靜處,是更殊勝的獨一靜處。否則外在做到獨一靜處,內在卻想著種種欲望,這是行不通的。

前中後指的是:比丘對過去的貪欲已枯盡,對未來的貪欲也滅盡,於現在也沒有貪喜

 

 

(一○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尊者僧迦蓝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彼僧迦蓝比丘有本二,在舍卫国中,闻僧迦蓝比丘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着好衣服,庄严华璎,抱其儿来诣祇洹,至僧迦蓝比丘房前。

  尔时,尊者僧迦蓝出房露地经行。时,彼本二来到其前,作是言:“此儿幼小,汝舍出家,谁当养活?”

  时,僧迦蓝比丘不共语。如是再三,亦不共语。

  时,彼本二作如是言:“我再三告,不与我语,不见顾视,我今置儿。”着经行道头而去,言:“沙门!此是汝子,汝自养活,我今舍去。”

  尊者僧迦蓝亦不顾视其子。

  彼本二复言:“是沙门今于此儿都不顾视,彼必得仙人难得之处。善哉!沙门!必得解脱。”情愿不遂,抱子而去。

  尔时,世尊入昼正受,以天耳过人之耳,闻尊者僧迦蓝本二所说,即说偈言:

“来者不欢喜,  去亦不忧戚。

 于世间和合,  解脱不染着。

 我说彼比丘,  为真婆罗门。

 来者不欢喜,  去亦不忧戚。

 不染亦无忧,  二心俱寂静,

 我说是比丘,  是真婆罗门。”

佛说此经已,尊者僧迦蓝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l  经文大意:

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尊者僧迦蓝到了给孤独园。僧迦蓝比丘俗家的妻子听说此事,就好衣华璎精心装扮,抱着儿子来到僧迦蓝比丘房前。

那时,尊者僧迦蓝正在室外经行,他的妻子走到他跟前,说:“儿子还这么小,你就舍弃他出家,谁来养活他呢?”

僧迦蓝不说话,其妻再三讲,他还是不说话。

他妻子又说:“我已经再三跟你讲这事,你还是不跟我说话,看也不看我一眼,我现在就把你儿子放在这了。”然后径自向经行道头处走去,说:“沙门,这是你儿子,你养活他吧,我也不管了。”

尊者僧迦蓝看也不看他儿子一眼。

他妻子自言自语道:“这沙门看都不看他儿子一眼,他一定是得到了仙人都难以得到的东西,这沙门一定能得解脱的。”于是很不情愿地抱走儿子走了。

这时世尊正在白天的禅定中,他的天耳能过人耳,听到尊者僧迦蓝的妻子说的话,说偈道:

人来没有欢喜,人去没有忧戚,在这世间和合解脱二者都不染着。这个比丘,真是个高贵的婆罗门啊!

 

l  知识点:

1.        本二:又曰故二。比丘在家时之妻也,对于出家时,谓之本,为配遇故曰二。